心战一词,大约最早出于《史记·礼书》:自子夏,门人之高弟也,犹云:“出见纷华盛丽而说,入闻夫子之道而乐,二者心战,未能自决。”这里所说的心战,是指人的物质欲望和精神追求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在头脑中的矛盾冲突。这也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心理现象。陶渊明诗:“贫富常交战,道胜无戚颜。”(《咏贫士·五》)说的也是心战,即安贫乐道之“心”与汲汲于富贵之“心”的交锋。中国古代文学,尤其是诗、文等抒情文学,乃是作家心路历程的记录,因而心战也就成为古代诗文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考察古代作家的心战过程,对于我们了解他们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诸如人生理想、价值选择、人格精神、美学取向等等,都是至关重要的。 一 分身是展示作家心战过程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艺术手段,直抒胸臆则是展示心战过程的写实手法 最近,林方直先生通过对大量中外文学的考察研究,尤其是通过对《红楼梦》的考察研究,发现一条重要的艺术规律:“作者分身”,即作者将自己丰富、复杂的多元性格素质,分赋给两人或数人,这两人或数人,合则一体,都是作者的化身。〔1〕所举例证,虽都是小说、 戏剧等叙事文学,但这一规律的发现,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抒情文学也有重要意义。中国古代作家们在展示自己心战过程时,就常常采用分身的手法,这可以追溯到中国第一位大诗人屈原。在他的不朽长诗《离骚》中,就多处使用这一手法: 女媭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予,曰:“
婞直以亡身兮,终然夭乎羽之野。汝何博謇而好修兮,纷独有此姱节?薋菉葹以盈室兮,判独离而不服。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予之中情?世并举而好朋兮,夫何茕独而不予听?女媭何许人也,曾令后世许多学者大费周章。贾逵、王逸认为是屈原之姐〔2〕,朱熹、汪瑗认为是屈原侍妾〔3〕,郭沫若则认为是屈原女伴,〔4〕只有游国思、 章培恒等几位先生认为女媭是虚构出来的人物,目的是“反复申明己志”,表达“诗人内心的一种想法”。〔5〕笔者认为,游国思、章培恒先生的意见更合乎情理。理由是, 《离骚》本来是浪漫主义作品,诗中,屈原极力驰骋他丰富的想像,可以令帝阍开关,可以向重华陈辞,可以向宓妃求婚,岂能一一坐实?女媭之所以能代表“诗人内心的一种想法”,就在于她是作者分身出来的人物,是屈原另一个自我的化身,是展示自己心路历程的一种艺术手段。屈原在《卜居》中,曾把自己内心的矛盾做过直白地表达: 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将从俗富贵以娱生乎?宁超然高举,以保真乎?将
訾栗斯,喔咿儒儿,以事妇人乎?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洁楹乎?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将泛泛,若水中之凫乎?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女媭的话,表达的正是屈原思想中“从俗富贵以娱生”、“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的侧面。明乎此,《离骚》中的灵氛、巫咸等人,也就不必煞费心力地去考证其究竟为谁了,应把他们看成是屈原再次分身出来的人物,为的是展现心战的又一回合。同理,《卜居》中的郑詹尹,《渔父》中的渔父,也就不必认为实有其人、实有其事,而是“皆假设回答以寄意耳。”〔6〕即都是屈原另一自我的化身。 屈原之后的另一位大诗人陶渊明也喜欢采用此种方法: 有客常同止,取舍邈异境。一夫终年醉,一士常独醒。醒醉还相笑,发言各不领……《饮酒·十三》这常同行同止的一夫、一士,其实都是陶渊明的化身,分别代表着陶渊明思想中的一个侧面。醉着的那一位,代表着“浑身都是静穆”的陶渊明(朱光潜语),而醒着的那一位,则代表着“金刚怒目式”的陶渊明(鲁迅语)。合起来,才是完整的陶渊明。之所以“取舍邈异境”、“发言各不领”,正是由于其价值取向的不同。再如: 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问子为谁欤?田父有好怀。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褴缕茅檐下,未足为高栖。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深感父老言,秉气寡所谐。纡辔诚可学,违已讵非迷?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饮酒·九》此中情节可谓虚虚实实,假假真真。但我们不妨把诗中的田父看成是诗人另一个自我,他们的对话,乃是陶渊明安贫乐道之心与汲汲于富贵之心的又一次交锋。“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不就是屈原《渔父》中“举世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的同义语吗?“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不正是“道胜无戚颜”的又一表达方式吗?而在《形·影·神》三首中,陶渊明确确实实将自己分身为三:“让形提出饮酒自乐,忘怀一切的人生态度;又让影强调应追求事功,建立身后之名。这两者其实都是陶渊明所难以舍弃的。但作为最终的哲学归宿,他在第三首《神释》中把前二者都否定了。”〔7〕形、影、神之间的相互辩难, 表达的正是作者对生命价值的多重思考,也是作者多重自我之间的心理交锋。 散文创作方面,韩愈《进学解》,柳宗元《愚溪对》、《乞巧文》,苏东坡《前赤壁赋》等经典名篇,使用的也是分身手法。在《进学解》中,韩愈借国子诸生之口发泄了自己遭受不公正对待的不平之鸣;《乞巧文》借天孙织女之口,表达了柳宗元“宁辱不贵”的执著信念;《前赤壁赋》则借宾客之口,表达苏轼思想深处宇宙无穷、人生苦短的悲观情绪。其实,“诸生”、“天孙”、“客”与作者合则一人,都是作者的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