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十五年(1658),年仅25岁的王渔洋中了进士,因位居二甲,未能在京师为官,于次年谒选得任扬州推官。顺治十七年的三月暮春,27岁的王渔洋,一位诗名早播于江南的翩翩佳公子,来到了歌吹沸天的淮左名都,阅历了“平山堂下五清明”。在扬州5年中, 他数度到金陵,南游至镇江、无锡、苏州,北至淮阴,徜徉于江南江北的佳山胜水,结交了大量的东南名士,著述宏富,诗艺纯熟,其人品、才气征服了江南这方人文沃土,铸成了他一生诗歌创作的一段辉煌。而其间的文人聚合、浅斟低唱,于不经意中锲刻着清初诗风流变的历历印痕。有鉴于此,余撰此文,作一评述。 一 渔洋在扬5年,与东南文人交游广泛, 见于其诗文著录者有数十人,所交皆当时名流。渔洋与东南文人的交游基础,除其仁政仁心外,更重要的则是渔洋此时已是一名噪东南的青年诗人。东南士人亦因诗才推重渔洋,不甚看重其区区推官之职;渔洋也是以文人身份倾心相交,不以新科进士、扬州法曹自诩,这种交往遂成纯文学性的谈诗论文,唱和酬赠,于是演为东南文坛的旷代盛事。 渔洋到扬州之前,奠定其诗名的约有二事。一是顺治十四年秋,渔洋与诸名士云集济南大明湖,赋《秋柳》诗四章,一时和者10多人。渔洋《菜根诗集序》云:“又三年予至广陵,则四诗流传已久,大江南北,和者益众。于是秋柳社诗为艺苑口实矣。”二是顺治十六年中进士后赴扬州前,在京城与汪琬、程可则、叶方蔼、彭羡门等诗词唱和,刻《彭王唱和集》,时号“江左三大家”之一的龚鼎孳亦躬与盛会。当时渔洋等人“祖席赋诗,联为巨轴”,渔洋的才气已大为京城文人推许。渔洋莅临扬州,即带着如许才名而来,故能与东南文人志趣相投,一拍即合,定交甚广,诗作至多。 综观渔洋在扬州与东南士人的交往,约有几端,大可称道。 一、与前辈诗坛宗匠的交往。东南一隅以苏州、南京、扬州为核心,是明代文学创作的中心之一,是明诗风气演变的中心之一。渔洋到任的清初,明代遗老多有存者,渔洋往往主动拜见,录诗求教,亦多获赏誉,增益了渔洋的诗名。顺治十八年即莅扬之第二年,渔洋因公到苏州,即拜会了钱谦益。钱为明清之际的诗坛主将、东南文人领袖,与渔洋叔祖王季木为同年诗友。年仅28岁的渔洋以诗贽见,钱一见即“欣然序之”,序中有“与君代兴”之语,此事颇与宋代欧阳修见苏东坡即称“老夫当避此人”一事相仿佛。钱序中称赞渔洋诗“文繁理富,衔华佩实”。钱谦益还作五言古诗长篇赠渔洋,诗中有“勿以独角麟,俪彼万牛毛”之句,期许渔洋,寄予厚望。对这种无所不至的题拂与扬诩,渔洋终身感激,把钱视作“真生平第一知己也”。〔4 〕这一次与钱谦益的见面,钱之一序一诗,对渔洋的诗歌创作与理论都有关系,在此不能详述。渔洋与钱的交往亦仅此一会,后渔洋再到江南也未能与钱见面。渔洋在扬州日,钱、王二人数通信札,渔洋晚年著《古夫于亭杂录》,曾录牧斋写给渔洋的信,信中推尊渔洋之语多如钱序,可参看。 渔洋在扬州结识的另一诗坛元老是大诗人吴梅村。梅村极为赏识渔洋,渔洋也十分尊崇梅村。梅村称赞渔洋在扬州“日了公事,夜接词人”,已成为士林口实,亦为渔洋所自诩。梅村曾致书渔洋,向其推荐太仓十子之一的许旭。信中并称赞渔洋:“论诗大什,上下古今,咸归玉尺。当今之事,非得公孰能裁乎?”这当指渔洋所撰《论诗绝句》。另外信中称渔洋在扬州“门下延华揽秀”,对渔洋的广交士人甚为赏识。《梅村全集》卷29有《程昆仑文集序》一文,对渔洋在扬州之从政为文称颂不止,且语气极为亲切。梅村此文中又称赞渔洋“年盛志得”,“其才具诚不可揣量”。这种为别人文集作序,而移笔盛赞渔洋,绝不是泛泛应酬之语,而是吴梅村这位诗坛巨擘对渔洋这位新进才人的由衷称许。 二、与布衣诗人的交往。《渔洋诗话》称:“余在广陵五年,多布衣交。”《居易录》中列举的布衣诗人有邵潜、林古度、陈维菘、陈允衡、孙枝蔚、吴嘉纪、杜濬等。另有见于渔洋诗作者如丁继之、余怀、纪映钟、孙默等。顺治十八年冬,渔洋于役淮阴,雪夜泊甓社湖,作《岁暮怀人绝句》60首,诗中所及,大半为扬州结交之布衣诗人。对这些名位不显、坎壇困顿的布衣才人,多是渔洋主动相访,以诗定交。如《居易录》所记:“泰州布衣吴嘉纪,字宾贤,居东淘,苦吟不交当世,予见其所为五言,清冷古澹,雪夜被酒为诗序,驰使三百里致之,嘉纪大喜过望,买舟至广陵谒谢,遂定交。”再如:“黄州杜濬于皇客扬州,尝人日大雪无事,巾车造之,论诗竟日,樵苏不爨,茶话而已。”渔洋曾亲践蓬门陋室拜访潦倒不堪的80岁老诗人邵潜,使“邑令闻之,即日免其徭役”。渔洋曾经让清羸善病的陈允衡居住在扬州文选楼,资助料理其《国雅集》的纂辑,曾经为老诗人林古度删定诗集,被施愚山赞为有功林翁。 渔洋在扬州所交之众多布衣诗人,其间有前辈耆宿如邵潜、林古度,有与渔洋年辈相仿之陈维崧、孙默等。诸人性情不一,但都与渔洋相交无间。这些布衣诗人成为王渔洋扬州文学活动的主要追随者,红桥修禊、水绘联唱,参加者多是这些布衣诗人。 三、王渔洋在扬州与士人的交往中,与明代遗民诗人的大量交往亦很值得注意。遗民诗人指在明已有功名、入清不仕、且多怀有故国情思者。钱谦益、吴梅村都已做了贰臣,其诗虽多亡国之哀,亦不复置身于遗民之列。上举布衣诗人中,即有在《清诗纪事》列入明遗民者,如林古度、孙默、杜濬、纪映钟等。其人有的在明虽无功名,但入清后故国之思强烈,诗文中流露出明显的民族情绪。除以上诸人外,渔洋在扬州所结交遗民诗人尚有费密、萧云从、陈宏绪、方文等。在扬州所作诗中亦多有寄赠遗民诗人者:如《寄董樵》,樵,莱阳人,入清后率其子弟耕耘樵采。《寄一灵道人》,道人即著名遗民诗人屈大均,入清后出家为僧。《至日怀申凫盟兼寄张覆舆》,申为申涵光,张为张盖,均山西人,为遗民中甚有气节者。《苏门行寄刘公
兼呈孙钟元先生》,孙即保定遗民孙奇逢。上述几人未能在扬州与渔洋谋面,但渔洋在扬州写诗致意,交情非同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