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红楼解梦》—纸风行 “曹雪芹鸩杀雍正帝”,骤看此题,似是相声中插科打诨,犹如“关公大战秦叔宝”之流,实际上确有此妙文,那是霍国玲、霍纪平姐弟合著《红楼解梦》中的高论。〔1〕若是哗众取宠以图谋利的读物,可置之不论,但此书以学术著作为标榜,似不可忽视。且梓行后不径而走,风靡一时,有人誉之为“红学研究的全面突破”,其作者乃“二百年来曹雪芹唯一的知音。”〔2〕北京电视台于九五年十月、十一月间曾先后三次报导,令人瞩目。可这仅仅是一般读者、听众的反应,更重要的是红学专家的称颂,如周汝昌先生致函作者:“你这一书行世,……为维护学术作出巨大贡献,也使后来人知所炯鉴。”“所以我大为赞叹,这是乌烟瘴气中十分可贵的品质和精神。”〔3〕又如台湾红学研究家杜世杰先生函:“在阅读诸多论著中,以女士的推论为正确。”〔4〕又如梁希超教授函:“(是书)考据严密,推算正确,情节有理,……人们不能不为你们所取得的这一红学研究中划时代的硕果,而表示衷心的祝贺。”〔5〕红楼梦研究所专家胡文彬先生即为霍书作序,复撰文评论:“看着这部洋洋洒洒,充满新奇见解的作品,我们对作者不囿成说、独辟蹊径、勇于探索的精神,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敬意,也为他们的辛勤研究终于获得成果而感到由衷的高兴!”〔6〕 “当你读完全书,会从中汲取许多有益的知识和启迪。”〔7〕 窃以为这四位学者虽察知书中种种问题,然心存厚道,兼有奖掖后进之心,尽量往好处说,便成为“无懈可击”“完壁”的“奇书”。 〔8〕作者似乎料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奇论,定能吸引广大读者,初版一印就是二万五千部,再版倍增,红学诸大家难以望其项背,如吴老恩裕《有关曹雪芹十种》,再版累计仅三千五百册。(六四年,上海中华。)俞老初版《俞平伯论红楼梦》总算印行一万册,可还不及霍书一半。(八八年,上海古籍。)冯其庸先生的《曹学叙论》才一千六百部,可说瞠乎其后。(九二年,光明日报。)〔9〕《解梦》发卖后,由于学者们推波助澜,顿时洛阳纸贵,销售一空,即有第二集的梓行。霍氏本非专攻中国文史,业余钻研红学,十数载寒暑,孜孜兀兀,锲而不舍,写就数十万字问世,原应鼓励、支持;但不宜乱捧,书中悖理难信或“越轨”之处,不妨提出讨论。这无论对作者本人,或者对学术界都有所裨益,此为撰文动机之一。 另一动机是其内容与拙作《雍正帝及其密折制度研究》不无相涉。早在一九八九年霍著初出时,友人相告,内有引用拙作处。及至第二集问世,又有友人知会,该书开端即引用拙作为佐证云云。九六年夏,我曾在北京寻访此书,但遍搜不获。返日本后,偶尔购之于京都大学图书馆,翻阅之下,发现不少问题,觉得该提出讨论。 (二)曹家与雍正间的恩怨是非 先交代一下《解梦》一书经纬,八九年五月是书由北京燕山出版社初版。内容有《反照风月宝鉴》、《红楼梦中隐入了何人何事》、《曹雪芹生辰年月考》等。然而全书的核心,则是曹雪芹毒死雍正帝一环。作者“要索出‘隐入’《红楼梦》中小说人物原型和历史事件,要解开二百年来未宣的哑谜”,说: 曹雪芹写此书的目的之一,就是想方设法,痛快淋漓地大骂雍正。……《红楼梦》一书中主要是写出了曹天钓与竺香玉之间的离合悲欢,以及他们与雍正之间的仇恨与斗争。作者写比书的目的之一,便是要将他们三人之间的不寻常的矛盾、斗争写进小说中,并流传后世,谁是谁非,留待后人评说。(页二五。括弧内仅列页数者,指霍书,下同。) 为何曹雪芹如此憎恨雍正?因他登基后清算曹家,夺走了曹天钓心爱之人竺香玉。雍正暴亡,实际上是曹与竺合谋所害。(页二一七)究竟雪芹、雍正和香玉间有何纠葛?且看《解梦》之说。康熙五十四年,曹寅子曹锸病故,妻马氏生下遗腹子天钓,这便是《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至于雪芹一名则是日后落魄流亡时的化名。曹家显赫时府中养有小戏班子,平时为女眷解闷,皇帝南巡时用以接驾。伶人都是六、七岁的小女孩。康熙六十年,天钓七岁,曹府从苏州买回来一名六岁女孩竺香玉,小名红玉,聪明美丽,她便是小说中的林黛玉。雍正元年,太后死,传旨:贵族家养优伶,俱着蠲免发还。香玉自幼父母双亡,无家可归,就留在曹府作丫鬟。(页十九~二○) 雍正六年,天钓十四岁,曹钴因拖欠官银,遭革职,抄家。幸而尚能保留部分财产、奴仆,不至于一败涂地,举家自金陵还至北京。天钓与香玉青梅竹马,耳鬓厮磨,早已两心相许。不幸风波自地起,雍正八年选秀女,曹钴妻王氏“为了夺回她那已经失去的天堂,便怂勇曹钴将香玉认作义女,然后入册达部。曹钴夫妇妄图以此邀宠于雍正,以便得到东山再起之机。”(页二六) 香玉入宫仅十三、四岁,她以为选作秀女,三年后可放归家,所得月银能帮补家用。因此遵照曹钴夫妇意图,进宫应选。当时虽长得美,只是“身量尚未长成”,“未能引人注意”。故进宫之初,当了“御用小尼”。(页二八)雍正十年,香玉偶然为皇帝发现,迫令还俗,纳为妃子,复立为皇后。(页三○)为了复仇,天钓谋得宫中“管理御用和尚道士”职,设法与香玉取得联系。雍正十三年秋,“竺香玉、曹天钓二人设计用丹砂毒死了雍正。”“雍正死后,其四子弘历即位。香玉以悼念先皇为理由,再次出家作了尼姑,到香山一带皇家寺庙中带发修行。”天钓“亦辗转还居香山一带。”“经常以哥哥的身份去庙中看望香玉,两人品茶、论诗,愉快自地地度过了约有九年。”乾隆九年,东窗事发,雪芹亡走他乡,香玉自尽而亡。(页三三;三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