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等教育的超前发展带来私立高校的膨胀 许多发展中国家将高等教育视为独立的象征和经济振兴的催化剂。但由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力量有限,无法进一步满足大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于是政府对当时方兴未艾的私立高等教育采取了支持与放任自流的政策。这使得不少发展中国家的私立高校出现了膨胀发展。而私立高校的过度膨胀,在一定程度上恶化了办学条件,从而降低了教育质量。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4年对印度、菲律宾、泰国的207 所私立高校的评估资料显示,32 %的私立高校接近该国国立大学的办学水平,18%的私立高校略高于国立大学,而50%的私立高校明显落后于国立大学。 2.学费昂贵,教育经费缺乏稳定的保证 由于私立高校的教育经费大多来源于私人捐助,缺乏稳定的经费供应渠道,致使办学经费数额上下波动。给教育经费的预算与分配带来了困难,也影响、制约了教育质量的提高。 3.教育结构失调,高学历失业现象严重 发展中国家私立高等教育内部的结构失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大教育类型倾斜,在私立高校中,学习人文科学和法学的学生迄今为止是最多的,而学习工业、农业和自然科学的学生所占比例不到总数的1/3。其二,高等教育专业结构与社会的需求相脱节。例如,菲律宾私立高校中工商管理学科的比重明显太大。80年代末,发达国家工商管理学科的学生数在高等院校学生中的比重一般为12%左右。而菲律宾1989年大多数私立高校的专业是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设置的,但缺乏一种宏观的调控机制或手段,往往是什么专业“热门”,各校就一哄而上,造成人才培养的混乱及专业结构比例失调,浪费了人才。此外,私立高校科研成份较低,它们一般主要侧重于培养人才,使得私立高校的高等教育功能单一。 4.政府在私立高等教育的调控中处于两难境地 进入90年代,各国政府改变了放任政策,又相继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调控私立高等教育。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政策还加强了对私立高校的审查、认可工作,如印度政府成立了“私立高校认可委员会”。 但是,私立高等教育毕竟有其特殊性,政府的某些调控政策有时会产生一些副作用,而且,政府在对私立高校实施的调控政策中,缺乏应用的稳定性和连贯性。 5.私立高校培养目标的确定受资助人意志所左右 私立大学的教育经费,大多来自私人和基金会的资助,学校的董事会往往会因为接受了一笔捐助经费而调整原先的教育计划。1993年,印普列姆昌德大学因接受了美国迈斯代克公司的捐赠,从而使一部分“教学计划”按该公司提供的方案,进行了调整。但事实证明,该“方案”完全不适合印度的高等教育,因为接受捐助经费而屈从于利益集团的利益,使得私立高校失去了很大的自主性。(民教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