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考试是由国家教委高教司主持的一种大规模标准化考试,目前已达到每年二百万考生的规模,在我国大学外语教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自1987年公布大学英语考试大纲起,迄今经过近十年时间的努力,大学英语考试对推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贯彻执行、对提高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质量起了很大的作用。 国家教委主管部门在成立“大学英语四、六级标准化考试设计组”(现“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时提出的要求是“精心设计、精心组织、精心施考”。多年来考试委员会正是本着这一精神工作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在考试内容上既考核语言能力(占分数的85%),又考核语言知识(占分数的15%),重点是考核语言能力; ● 在标准化考试的实施方面,从命题、阅卷、等值处理、分数正态化处理、考场组织等等方面形成了一整套符合大规模标准化考试规范的做法,从而保证了命题的科学性、评分的一致性、组织的严密性、成绩的可比性; ●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力求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客观的、科学的评价。由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广泛采用现代教育统计方法,分数经过等值处理,保持历年考试标准稳定,分数意义不变,因此分数具有可比性,不但可以进行共时的比较,也可以进行历时的比较;此外,大学英语考试采用正态分制,每次考试提供大量数据,为各级教学管理部门进行决策提供了动态依据,也为各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采取措施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参考标准。 为了检验大学英语考试的信度与效度,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与英国文化委员会合作,进行了为期四年的“大学英语考试效度研究”。在这期间,考试委员会组织了多种对比考试,组织了大规模的问卷调查,组织了广泛的师生座谈会,对收集到的大量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对主观题(如作文)的阅卷信度还进行了专门的实验研究。大量的统计数据和实验材料证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具有高信度,效度也很高,符合大规模标准化考试的质量要求,能够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反映我国大学生的英语水平。 由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对贯彻执行教学大纲、提高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和提高我国大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是贯彻执行教学大纲的保证,因此绝大多数学校赞成举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 大学英语课程是全国规模最大的一门课程,是学生最重视的基础课程之一,大学英语课程的改革在教学改革中举足轻重。在过去十年中大学英语课程的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了迎接二十一世纪,国家教委要求大学英语课程进一步改革,到2000年时上一个新的台阶。这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界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界面临的实际情况是: 1.现行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教学目标还没有完全实现,大学英语考试的统计分析也说明无论学生掌握语言知识的准确程度还是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就全国而言,还没有完全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定性定量的目标。此外,教学大纲将大学英语教学分为基础阶段和专业阅读阶段两个阶段,其中专业阅读阶段的教学还没有完全实施,因此仍然需要通过努力全面贯彻教学大纲;另一方面,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又对大学生的英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行教学大纲有必要进行适当修订以满足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 2.大学英语教学上一个新台阶,目标应当是到本世纪末使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我国大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在总体上有大面积大幅度的提高。大学英语考试的结果也表明全国高校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不同层次的学校应根据自己学校的情况提出分层次的要求,有条件的学校应通过调查研究,摸清情况,对本校大学外语教学提出更高的目标,使我国大学生获得更高的参与国际交流的能力。 目前检查教学大纲执行情况的主要手段是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但是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只能部分地反映大学英语教学的情况。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教学大纲设计、教材开发、教学方法、教学管理、教学手段、语言测试、师资培训等等。语言测试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为了全面评价各校外语教学情况、推动大学外语教学的全面改革、避免片面追求考试通过率的倾向、大面积提高我国大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国家教委主管部门已经制定大学外语教学评估体系,内容包括:大学外语教学的基本建设(师资、设备等)、课堂教学规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基础阶段与专业阅读阶段的实施、学校的外语环境建设、选修课设置、学生实际使用外语的能力、开展大学外语教学研究的情况等等。建立大学外语教学评估体系的目的是便于各校进行自测,并通过自测找出差距,全面贯彻教学大纲,使我国大学外语教学质量得到大面积的提高,并对不同层次的学校实行分类管理。 为了贯彻国家教委主管部门进一步改革大学英语教学的指示,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本身也应当不断完善,使大学英语考试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要,更好地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为提高学生实际使用英语的能力这一根本目的服务。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在实施过程中本身也有一些问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任何考试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个是考试本身,一个是使用考试的人。这些问题有的来自考试本身,有的来自考试的使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