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世纪60年代,随着终身学习、回归教育理论的传播,教师教育被视为一个不断持续发展的终身教育过程。1972年,英国约克大学名誉副校长詹姆斯提出了师范教育三阶段理论。他认为师范教育包括彼此衔接的三个阶段,即高等教育—专业培训—职后教育,并把职后教育作为重点。这一思想很快成为国际师范教育的发展思路并被广泛接受。人们普遍认识到:教师的培养只靠职前一次性终结型的师范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职前教育时间短,所学有限;学生缺乏对教育的实际体验,对教育理论的认识比较肤浅;加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需要在职教师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提高应变能力和工作信心。当然,强调职后教育并不意味着否认或降低教师职前教育的作用,而是强调转变师范教育观念,沟通职前教育、上岗培训和职后教育三个阶段之间的联系,构建一体化的师资培养体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一体化的中学师资培养体系,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构建。 一、目标一体化 不同的教育观念,会有不同的学生培养目标,并导致不同的教育实践,必然影响和制约教师的培养目标。中学师资培养目标一体化,不能不涉及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应试教育造成学生片面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教师的片面发展。应试教育偏重于学生的智商,以追求高分为目的,反映在教师的培养目标上,必然偏重于教师的业务知识、教学基本功,其中特别注重的是应试技巧的训练、解题能力及对题目的归纳、分类、特点分析和总结规律的能力等等。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师除了要具备应试教育中的学科知识与教学基本功之外,还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劳动,学会审美,学会生活等等,这就要组织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从而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工作能力提出了更宽、更高、更加全面的要求。从一定意义上讲,应试教育的弊端正反映了教师培养目标的片面性。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必须完善教师的培养目标。 培养一支业务精湛、学识广博、德才兼备、身心健康、结构合理、适应开展素质教育的教师队伍是师资队伍建设的总目标。目标一体化是分职前、上岗、职后三个不同阶段实现的,它们各有其特殊性,因此,有必要制订出各自的阶段目标,并使其互相衔接,互相补充,不断深化,不断提高,为总目标的实现服务。但是三个阶段的目标又具有共性,因为不同阶段的目标都是为了培养适应开展素质教育的教师。因此,从学校工作的需要出发,制订合格教师的思想道德、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的培养目标,作为总目标的具体解释,并为不同阶段的行为目标提供依据。 1.专业精神 ①敬业爱岗,心甘情愿从事平凡的教书育人工作,不为名利所动。 ②工作踏实,认真负责,不误人子弟。 ③勤于学习,不断进取,追求自我完善。 2.教育观念 ①教育观:为学生的一生发展打好基础,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变化需要的人。 ②质量观:学习好不意味着全面发展,分数高不是学习好的唯一指标。 ③人才观: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 ④学生观: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 ⑤教学活动观:教师要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并适时提供评价、指导和帮助。 3.专业知识 ①精通本学科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 ②有关科学发展史及趋势,创造学科知识的科学家创造活动,科学精神及人格力量的知识。 ③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教育教学方法与技术的知识。 ④比较宽泛的人文科技知识,包括文、史、哲、美学和科普知识等。 4.专业能力 ①流畅准确的书面及口头表达能力。 ②组织及管理能力,能够有效地管理班级和组织开展各种教育活动。 ③教育科研能力,能够对工作进行反思性总结,并善于开展创造性的活动。 ④社交能力,能够与他人愉快合作,与学生关系和谐融洽,能够顺利地与社会开展交往。 ⑤审美能力。有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感知欣赏和判断的能力,能够指导学生开展文娱活动,在学科教学中能渗透美育因素。 上述目标通过课程、过程的一体化得以实现。 以上目标的实现及不断深化是分职前、上岗、职后三个阶段分步实现。职前教育的任务侧重于学习基础学科、专业学科以及教育的知识,掌握一定的教学技能,进行初步的实践,形成教师的品质,为从事教师职业奠定基础;上岗培训则是将职前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能够较好地适应工作,从生手变成熟手;职后教育应通过对工作实践的反思,对工作的成功与不足进行反思性的总结,并不断地接受新的教育信息,使已有的经验得到升华,在此基础上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向专家型教师发展。 二、课程一体化 根据一体化的中学师资培养目标,我们认为应从三方面构建一体化的课程。 1.课程设置一体化 随着素质教育的普遍实施,中学的课程结构正在发生变化,目前,课程改革将学校课程分为“三板块”结构,即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及活动课程。高等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应随中学课程设置而变化,使课程设置、结构、内容趋于一体化。 职前高师课程设置应分基础学科、专业学科和教育学科,我们认为:在大学前两学年中,应加强基础学科的学习,文、理两科的学生,都有必要将跨科的一门主要基础课程作为必修课程来开,内容应以实际应用知识为主。特别是音乐、美术、体育、计算机等课程,更应强调实际技能的培训,以足够的课时加以保证,并规定相应的级别标准(可颁发级别证书),使毕业生除专业知识外,兼具特长、技艺,成为“复合型”人才,以便用人学校择优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