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的一项综合性、长远性的基础建设工程,是学校建设与发展的根本和核心。高等学校应当以学科建设为龙头,随着学科发展,不断调整学科建设思路。学科建设应由传统的规模发展转向更注重质量的内涵发展。 九十年代,在我国高等学校实现多学科融合的具体实践过程中,一个十分具体而又重要的课题摆到了高等学校面前:在高等学校的组织框架中学科功能应当如何体现?要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深入探索综合性大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深层次原因。 一般的大学都成立了学院,学院无疑是介于学校与系之间的机构,其学科容量基本上为1.5—1级学科,若以2级学科作为衡量尺度, 学院显然是若干二级学科群体架构,这正是学科群的雏形,由于各种科学问题、社会问题、经济问题等往往都带有多学科特征,因此,只有学科群才能承担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任。同时,学科自身的发展需要强大的内在动力,这就是提出学科群建设问题的缘由。 学科群如何构成?这一问题最初由南京大学提出,南京大学从学科框架的构建出发,认为应当建立带头学科、支撑学科、相关学科组成的学科群,带头学科是学科群的核心,学科群的主要研究方向、主攻目标基本上由带头学科而确定,而带头学科是根据国家科技优先发展目标和学科发展前沿,以及学校学科自身发展情况进行选择,因而学科群是一个相对变动的科学组织。这一思路的形成,正值中国高校竞相进入国家“211工程”的关键时期,而且恰恰与“211工程”的总体规划一致,成为高校的基本共识,由此高等学校将学科群的建设作为重点建设任务列入“211工程”项目。从此, 学科群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日益成为我国高校学科建设中的热点。 一、学科建设中的两条工作路线 在一般概念中,学科建设和学科发展被认为是一种较为抽象的有关学科理论的探讨,似乎与高等教育没有直接的联系,因此,往往将其纳入科学学的范畴。其实在高等教育领域,高等学校的两项主要功能——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恰恰都是以学科作为载体,因此,对于学科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的探讨和研究,正是把握了高等教育的关键,这就是“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真实涵义。从这个意义出发,学科建设的具体实践,应当在两条工作路线上进行拓展:人才培养路线与科研工作路线。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强烈而紧迫的形势,现代意义的高等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生产知识,也就是对知识进行物化,这是现代大学与传统大学的分水岭。人才培养路线应当贯彻一级学科拓宽基础,前沿领域选择课题,推行跨学科联合培养的指导思想,这就将学科发展的机制有效地介入到人才培养路线之中,让高层次人才在学科的发展中成长。 在高校科研体制改革的攻坚阶段,学科建设的内涵得到了丰富与提高,向科学研究提出了新的任务,即通过设点、组团、集群、联网四个层次调整基础研究的工作结构,进行学科群建设,形成重点突出、逐级支撑、上下贯通、富有高校特色的基础研究体系,从而将科研工作路线导向一个新的层次。 这一思路可以进行以下描述,设点:以三级学科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为核心,着力于学科前沿的纵深开拓,使之成为重点学科领域的核心力量。组团:以新型研究所、研究中心为支撑,有选择地在二级学科或学科交叉范围内及现有研究机构的基础上,聚合集结、整合重组学科相关的优势研究力量,加强学科组织的“一体化”功能。集群:以学科群为生长发展带,即在主攻的重点研究领域组成以国家重点学科为主体的带头学科、支撑学科和相关学科三个层次构建的学科群,形成在重点学科领域进行卓有成效的科学研究的“生长带”和“辐射圈”。联网:建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联合、开放的网络型的新型科研组织,以资源共享、协同作战、合理分工、共同发展为原则,促进科技资源的最佳配置与充分利用,提高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包括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高技术发展和国防科技项目的承接能力,为国家知识创新工程的实施作出重要贡献。 基础研究必须瞄准国家中长期战略目标,上述过程的主要任务是确定高校科技体制改革的主攻学科,以期建立科学合理的基础研究体系,从而达到以下目标:实现科学研究、基地建设、人才培养三者有机的联动发展(一体化建设),以充分发挥高校的优势,创建国家级科研基地;建成跨学校、跨学科的基础研究体系,形成对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强有力的逐级支撑格局;改革高校不合理的研究组织结构,打破小而全,增强承担国家科学大工程项目的整体实力;实现科技资源共享,加强高校科技协作网络建设,促进高校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二、学科发展中的层次性问题 学科建设的最新发展趋势对于高校的学科建设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在学科建设上力求从这样几个方面取得突破:原先保点、争点(博士点)的外延式的微观竞争转向对一级学科的内涵式的宏观竞争;单一封闭的行列式型的院系结构的学科组织形式转向多元开放的以学科群结构为主导的组织形式;单学科类别的学科群建设转向多学科类别甚至跨文、理、工等大学科领域相互交叉的学科群建设;学科队伍建设从原来意义上的二级学科的队伍建设转向一级学科或学科群队伍的建设。 据此,在学科建设过程中面临着多重选择,最重要的是学科层次的定位,这是学科建设最基本的问题,它包含水平层次、组织层次、内涵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