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等教育研究的问题性偏向 尽管高等教育研究者们一直为建成本学科的规范体系而不懈努力,但与其他学科相比,高等教育更像一个规模宏大的研究领域,而不太刻意强调本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即通过一系列范畴运作向更深的理论层次扩展,其原因在高等教育研究的对象是作为一种社会事实的高等教育活动,而非一种纯粹的社会意识;高等教育研究的基本范畴是高校、教师、学生、专门知识等为数不多的几个概念,高等教育学一切原生的思想皆由此导出,并借鉴多学科的方法和概念形成跨学科的研究领域。 高等教育研究最初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历史上重大的教育危机,它迫使研究者们关注高等教育问题并试图提出解决的策略。而高等教育内部运行机理和外部社会联系的复杂性又使高等教育研究范围极具广泛性,几乎包含了高等教育领域内所有的现象、矛盾和问题,这又形成高等教育研究缺乏成熟学科最基本的系统性特征。直至二战后,时逢西方高等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才使高等教育研究具备了学科的雏形。但作为一门学科的高等教育学被镌刻上早期高等教育研究的印迹:偏重问题性研究。这根本上是由高等教育对象的性质所决定,只有紧扣时代突出的问题,才能展开思考和讨论,最终解决问题,形成科学理论。在这方面,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哲学》正是面对高等教育“合法性危机”,进行概念重估,探讨所有重大问题的典范之作。 高等教育研究一旦脱离高等教育的现实问题就成了无本之木,前者依赖后者获得研究的原动力,后者限定前者的方法论原则:理论联系实际。正因为如此,研究者们才不去刻意构建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也不亲睐华而不实的概念,形成了重实证研究,重问题考察的学科风范。 从高等教育研究群体来看,高等教育研究的独特性还在于它是一个由多学科专家、学者组成的集合,高等教育的实践者、管理者本身就可以独立对高等教育现象、规律进行判断、归纳。这样一个队伍宏大的研究群体与以高等教育为专业的研究群体形成鲜明的参照。甚至有人惊呼最出色的高等教育研究工作通常不是由本专业的专业人员,而是由其它学科的大学教师通过把他们现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运用于高等教育研究而完成的。更多的多学科学者不断参与到高等教育研究的进程中来,使之获得了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视野,使之成为真正襄括大典、兼容百家的开放领域。 高等教育的“业余”研究者们感兴趣的是高等教育突出的现实问题,他们从来不对高等教育作系统性的评价,却擅长于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在一定时期内形成讨论的“热点”,使高等教育研究呈现出以问题为中心的波浪进程。高等教育专业研究者们一方面要做好基础性研究,一方面又不得不对高等教育的热点讨论做出积极的回应。这两股合力造成了高等教育研究的问题性偏向。“问题研究始于足下”成了所有高等教育研究者的共识。 二、高等教育研究和高等教育学研究 高等教育研究问题性偏向的积极意义是明显的:它密切联系实际,能对高等教育实践的重大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它引人注目,担当起联合高等教育业余研究群体和专业研究群体的角色。这一偏向也深深影响了高等教育学研究。 尽管高等教育实践反对脱离实际的过于抽象的理论建构,但规模日益增大、运行日益复杂的高等教育系统需要结束高等教育广泛却缺乏系统性研究的局面,要求以学科的形式揭示高等教育领域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整体性规范。高等教育学研究正承担着这一特殊研究任务,它是高等教育研究的基础理论部分和高等教育研究的高级形态。 然而,研究者们常将高等教育研究和高等教育学研究混为一谈,并将问题性研究的偏好带进后者。问题性研究偏向使研究者们以当前紧迫问题为导向,甚至屈从于长官意志,难以进行基础性、整体性的理论探索。专业研究者将本来属于高等教育研究范围的所有问题、现象都纳入了自己视野,以至研究项目层次不高,研究成果水平不高,不能有效揭示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在进行问题研究时,又由于选题不合理,极易使某些高等教育学研究者以结论代规律,以特殊代一般,不是通过个案分析和问题研究得出普遍性规律,而是不顾时空限度稍作描述,即下结论。言谈空泛,理论于实践无补。无怪乎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成为永不相交的平行线。 本来高等教育学研究并不是专业研究者的专职工作,业余研究者可进行一定程度的理论研究。然而业余研究群体易受当前热点问题的左右,热点一出现即趋之若鹜,这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专业研究者正常思路,使他们也追踪热点、分散精力。 像其它学科一样,作为学科的高等教育学有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之分。虽然就学科性质而言,高等教育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但高等教育的特殊规律需要揭示,在当前教育基础学科不成熟的条件下,高等教育学还要进行一部分基础理论研究。高等教育学基础研究历时长,难度大,不以热点问题为转移,如果专业研究者们东施效颦,转移研究的兴趣和方向,势必使整个高等教育研究头重脚轻,就事论事,缺乏基础理论的支撑,永远处于经验描述水平。以热点问题研究营造的学术繁荣最终会被证明是一种“虚假繁荣”。 三、问题和理论的平衡 现代社会学的创始人之一迪尔凯认为一门科学进步的标志是它所研究的问题不再原封不动。问题是理论的源泉,问题的变动正是理论更新的动因。但问题不能代替理论。如果高等教育学研究仅停留在具体问题的分析上,它的结论就会很快陈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