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班子建设和后备干部培养始终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点。学校领导班子和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得好不好,直接关系着学校的工作全局,是学校持续稳步发展的重要保证。我校在长期的党建工作实践中,注意继承和发扬领导班子建设中的一些好传统,注意及早地选拔和培养后备干部。坚持把思想理论学习、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密切联系群众和清正廉洁的作风作为领导班子建设的主要内容,坚持把政治理论培训、传统教育、社会实践和实际工作锻炼、考察作为后备干部培养的主要途径,在学校领导体制几次改动中,我们始终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保持了几届领导班子团结、敬业、奋进、廉洁的特点。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对基层党委的每届任期有过2年、3年、4年等不同的规定, 清华大学党委都做到了按时顺利换届,每一次领导班子的稳定过渡既保证了学校工作的连续性,又是对学校工作的新的推动。 一、取得思想认识上的一致是领导班子建设的首要任务 面对世界范围经济、科技和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面对国家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行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转变的大局,高校领导班子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认为,学校党委一要抓好领导班子思想上的一致,我们通过各种途径致力于领导班子在思想上对党的方针政策、对党的教育方针和办学指导思想、对学校的历史、现状和发展目标等三个方面的认识一致。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二要抓学校发展的战略部署,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团结进取,开创学校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 为了达到领导班子思想认识上的一致,学校党委十分重视领导班子的理论学习。学习的内容主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原著为主,同时结合形势和任务及时学习中央文件和江泽民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的,学习马克思主义,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在学习中,我们注意以理论为指导解决学校改革和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力求比较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比较科学地进行学校发展战略的决策,把握好学校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1993年暑期校系两级干部会上,我们提出了到2011年即建校一百周年时争取把我校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总体目标。在确定这一目标时,主要是解决信心不足的问题,经过不断的学习和讨论,从需要和可能两个方面分析问题,取得共识。一是认识到象中国这样一个综合国力已得到明显提高的社会主义大国应当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这是国家和人民的期望,我们应当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冲击世界先进水平的历史使命,为缩短我们与发达国家在人才培养、科学技术水平方面的差距而努力奋斗。二是认识到依据学校现有的基础,通过国家、社会各方面的重点支持,加上学校自身的努力,通过党组织的政治领导作用,凝聚各方面力量,发挥我们的政治优势,是有可能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目标的。我们要从江泽民同志提出的高校领导要成为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的高度出发,增强政治责任感,克服畏难情绪,坚定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总体目标的信心。 江泽民同志一再强调党的干部要“讲政治”。我们领导班子对此进行了反复的学习。大家认识到,落实江泽民同志关于高等教育要“全面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培养的需要”,“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要求,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我们“讲政治”最具体的内容。去年上半年我们分五路带队到各地,对我校毕业生特别是八、九十年代的毕业生约2000人的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调查表明,社会上对清华学生政治、业务素质总的反映是好的,但是认为清华毕业生在思想政治素质特别是事业心、责任心方面与五、六十年代大学生相比有差距,而在知识结构和创新能力等方面也还有不足之处。以调查结果为参照,从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出发,学校开展了教育思想大讨论,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学生和教师对讨论表现了极大的积极性,学校领导班子的每一个成员,都深入到学生班级和各院系参加讨论。经过讨论,我们在新的高度上对“全面适应”和“全面提高”达到了共识。大家认为,清华大学应该为国家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多样性的人才,要改善学生知识结构,加强学生全面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和人文素质方面的培养,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教育思想讨论极大地推动了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也促使教学评估体系和管理体制的改革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科教兴国作为我国的发展战略已逐步成为共识,在知识经济形态日益显现的今天,清华面对的是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这是近几年来引起我们密切关注的问题。经过学习、讨论和在国内外的大量实地考察,大家一致认识到,在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过程中,清华担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理所当然地应该在人才培养和新知识的创造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成为科教兴国的生力军。基于这样的认识,一方面,我们要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高层次高素质的人才,另一方面我们要充分发挥学校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创新、孵化和辐射作用,与国民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因此近年来我们不断更新观念,解放思想,致力于科技成果的转化,使之对社会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能产生实实在在的效益。学校通过成立科技开发部、设立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效益显著专项奖等措施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自1991年至今,全校完成的科技开发和服务项目累计超过3600项,合同金额近6亿元; “八五”期间,科技成果转化取得经济效益超过100万元的项目有91 项,其中仅1995年的24项,总经济效益就达38亿元。1995年成立的“清华大学与企业合作委员会”,已经和近100 家国内外企业建立了经常性的联系。学校先后与北京、河北、广东等7个省、直辖市及大庆、 常州等40个地市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还与广东等6个省、 地区或企业联合建立了总额超过1亿元的“科技风险投资基金”。此外, 学校还通过与企业或地区建立联合研究中心、与企业联合兴办高科技产业以及学校自己创办高科技产业等办法积极探索适合于中国国情的科技成果转化之路,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年来学校的科研经费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递增,1997年达3.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