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产业结构正面临着战略调整 为全面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实现“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我国的产业结构正进行着战略调整。 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一是存量结构失衡,经济增长方式难以向集约型转变;二是现行企业机制不完善,国家投资分配往往呈平面性扩张,偏离了向瓶颈产业倾斜的初衷;三是生产要素禀赋状态低下,各要素的相互替代系数小,不利于存量资本的有效流动;四是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体制不配套。 为此,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应注意: 1.推进产业结构的战略调整,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市场的长期走向为主要依据,是战略性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由之路。只有正确预测和判断未来时期变动趋势,才能掌握未来市场,推导出中国产品的市场要求,预测初级产品和基础设施的规模。这样就有可能根据预测和判断的总需求来安排总供给,安排由此产生的生产能力,调整产业结构。 2.推进产业结构的战略调整,应当促进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及先导产业内部的良性循环。国家在对基础产业实行政策倾斜的同时,从财力、物力等方面支持支柱产业的发展,逐步建立起有利于促进支柱产业发展的投资融资体系。 3.推动战略性产业结构调整,要按国内外市场需求培育新经济增长点。我国农村人口大约8亿,市场潜力巨大。充分开拓农村市场, 并由此带动我国农业经济向纵深发展,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由于其连锁效应,再进一步带动与之有关的工业生产,这样,农业经济连带相关的工业生产就能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此外,拓展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我们还应进一步提高出口总量特别是提高那些科技含量高,对其他行业带动性大的高科技产品。目前,国内外市场呈现一股高科技产品消费的趋向,因此,必须重视高新技术产业对我国经济的推动作用。 4.推动战略性产业结构调整,要注意增量调整与存量调整的适度结合。从增量调整看,宜在保持适度的总投资水平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业能源、交通、邮电等基础产业,特别是把农业放在调整的首要地位。从存量调整看,宜加快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和产品结构的调整,这是结构优化的关键所在。实践表明,要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有限的资金增量投入,根本无法牵引宠大的存量资产。同时,由于我国现阶段企业产权模糊,要素市场发育程度低,有限的产权流动根本不可能担负起资产存量调整的重任。因此,必须实现增量调整与存量调整有效配合,方能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 5.推动战略性产业结构调整,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与产业结构是密切相连的。战略性产业结构调整牵涉到产业的重新布局,如果没有体制改革的深化加以保证和推动,是难以成功的。跨行政区域产业结构的有效调整,势必触动地区利益,如不能解决这一矛盾,战略性产业结构调整就难以迈出实质性步伐。 6.通过资本市场的资本交易功能,通过名牌引发新的经济增长点等来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亦不失为有效的战略途径。 二、产业结构调整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对劳动力结构产生深刻的影响,对人才培养的方式和内容也会带来新的要求。因此,概括起来看,产业结构调整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高校学科与专业设置要与产业发展相协调。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高校不少学科与专业设置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一是专业老化,学科单一;二是专业调整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趋势、与人才供需机制相脱节;三是没有与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相结合。因此,高校的专业设置与学科建设要适应产业结构调整所带来的变化,尤其是要与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相适应。 2.市场要创品牌,高校同样要以质量、效益求发展。要注重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提高。在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中,创“品牌”,求效益的走向迫切要求我们的高等教育必须有很强的质量观念,切实从单纯的数量、规模求发展转变到以质量、效益求发展的轨道上来。 3.高校要切实加强管理体制改革。产业结构的调整需要经济体制改革加快步伐与之相配套,为此,高校管理体制改革也应有所突破,才能为适应产业结构调整而进行高等教育诸项改革创造有利的客观环境。 4.高校科研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进程。“科教兴国”的关键在于依靠科学技术的力量推动经济建设的发展。而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又正需要开发、研制大量的高新科技产品,以此带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形成新的产业结构群,新兴的支柱产业也必须以有高科技含量作为支撑。所有这一切都决定了高校科研工作要与市场经济结合,加速科研成果的进一步商品化、产业化、集团化。 5.面向市场需要优化人才培养。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大量合格的专业人才和科学合理的劳动力结构,这就要求我们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面向市场,培养各类复合型人才。 三、与产业结构调整相匹配的高等教育改革 1.调整与建立新的学科体系与专业设置。专业设置与学科建设必须同市场发展紧密结合,要打破原有计划经济的局限,以产业结构调整为需要,对原有学科、专业重新规划,调整重复设置的专业,改造传统学科,建设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主要措施可以有:一是坚决实施同类项合并;二是继续发挥高校与研究部门、产业部门联系密切的传统优势,适应国家发展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要求,调整理工类专业,拓宽专业方向,注重理工结合,提高专业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三是紧紧抓住产业结构调整“退二进三”的机遇,加快发展经济、管理、贸易、金融等学科,使之成为第三产业重要的人才基地和科研基地;四是要面向市场需求,重视文、法美等学科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