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伟大变革的时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许多重大问题都变得非常复杂且具有综合性,很难依赖单一的学科独立地予以解决。这就要求高等学校所培养的人才具有更为全面的综合素质。正如“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的文件中所指出的:“21世纪最成功的劳动者将是最全面发展的人,将是对新思想和新的机遇最开放的人”。但是,我国的高等教育的种种弊端,尤其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分离,造成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素质不全面的缺陷,很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得不对过去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教育方法进行反思,并从中得出结论,这就是高等学校要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不但要进行科技素质教育,而且要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并使其相互融合,或曰整合。 一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但对大学生,而且对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提出了提高科学素质的要求。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社会里,一个缺乏科学技术素质的人,不但不能从事科学技术的传授和研究工作,甚至连日常生活都会遇到很多困难。譬如,拨打投币的公用电话,到自动取款机上取款等等。尤其是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关系最密切的阅读、写作和计算,由于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就阅读方式而言,由传统的文稿、图书的阅读发展到各种各样的多媒体电子读物,以至于发展到同电子资料库对话中的高效率检索式阅读。这种全新的阅读方式,不仅使学校的教学方式、科学研究的方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由于网络的出现,使我们日常生活中信件的传递和阅读的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再说写作方式的变革,计算机文字处理系统的出现,使千百年来人们习惯了的手拿笔写作的方式,逐渐被计算机键盘输入、扫描输入、语言输入等方式所代替。在计算方式方面,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但使计算器械越来越变得小巧玲珑,操作越来越简单,运算速度越来越快,运算结果越来越准确,而且使读、写、算融为一体,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在这样一种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中,一个人如果没有良好的科学技术素质,怎样工作,怎样生活呢?更不用说从事科学研究了。对于高等学校所培养的大学生来说其科学素质要求之高就不言而喻了。 在高等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中,一提起科学素质的教育,一般认为对于理工科的大学生来说是不成问题的,而实际上在一些理工科大学生中,其科学素养的缺乏并不亚于一些文科大学生。因为在理工科教育中,往往是把每一个学科作为一套概念体系,一种研究活动的过程、方法、技术和结果来讲授,而不是把科学作为一种文化来传播。科学作为一种文化,其内容是十分丰富的,一般来讲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科学是一种研究活动,科学是具有社会功能的。既然是一种知识体系,因此就有依托于科学知识之上的科学思想和信仰;既然是一种研究活动,就有贯穿于科学研究活动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的审美能力;既然具有社会功能,因此就应具有与之相关的科学伦理准则。我们所说的科学素质就应该包括以上几个基本的要素。根据这一思想,我们的高等教育所要培养的人才应该是: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具有更为广泛的科学知识;不仅具有丰富的知识,而且具有良好的科学思维;不仅具有足够的科学精神,而且具有良好的科学修养;不仅具有研究的能力,而且具有较强的审美能力。而现在的理工科的大学教育中,教给学生的大都是工具性的内容,对于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伦理等深层次的东西,却很少涉及。在校的大学生虽然看起来也学到许多专业知识,但是由于这些知识被局限于十分狭窄的范围之内,使得许多理工科的大学生缺乏普通的科学常识及基本的技能,使得科学并没有作为一种文化被学生所掌握。也就是说,在理工科的大学生身上也有科学素质不足的问题,也必须进行科学素质的教育。在现在的人文学科的大学教育中,学生科学素质的缺乏更是显而易见的。在中学阶段,由于过早的文理分科,使得人文学科的大学生对科学的基础知识学得很少;而在大学阶段的学习中,由于课程的过分专门化,科学的基本知识得不到必要的补充,基本的科学素养得不到很好的培养,因此他们对当代科学技术的无知的状况是明显存在的。这也就是说,无论是人文学科的大学生还是理工科的大学生,都存在着科学素质不足的问题,都应该加强科学素质的教育。 二 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关于人文素质的基本含义,有多种阐释。一般地讲,“人文”泛指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所谓“人文素质”,一般地指人的人格、气质、修养。人文素质教育可表述为:将人类优秀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等教育过程,使其内化为人的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的品质。人的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哲学思想素质,二是审美素质,三是文字表达素质。 以上三种素质中,哲学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它在人的人文素质中居核心地位。这是因为,哲学把握着人类生活中的三大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我的关系。从未来与发展的角度看,教会大学生正确处理以上三个关系,并使之能协调发展,也就是教会他们怎样生存,怎样学会做人。哲学素质包括自然哲学素质和人生哲学素质。就当前的情况来看,后者更为重要。这也就是说,我们对大学生进行哲学素质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使他们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哲学观,而且培养他们具有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更要培养他们具有革命的人生观。通过哲学素质的教育,使他们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能够明确人生价值,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解决好理想与现实、个人与集体、顺境与逆境等人生课题问题,从而树立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按照现代化的要求塑造自己,使自己成长为党和人民所信赖的跨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审美素质是人的重要素质。首先,审美素质的培养,对于人的思想品德的修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个人如果有很高的审美情趣,具有很高的美的修养,就会崇尚真善美,自觉维护真善美,按照真善美的要求努力塑造完美人格,就会具有美好的心灵。其次,培养审美素质有助于提高人的创造力,只有具有审美素质的人,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自觉地把科技和艺术更加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实现美的创造。审美素质对于一个人一生的重要意义,在许多伟大人物的身上得到了证实。例如,杰出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是十分出色的小提琴手,他对古典音乐有很高的造诣。他曾说过,“如果没有我早年的音乐教育,无论哪一方面我都将一事无成”。他认为从艺术中所获得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据统计,世界上在各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中,70%~80%接受过良好的音乐教育,这说明通过音乐艺术对人的审美素质的陶冶,使人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以开发,对于科学的创造生涯发生了重大影响。但是,在我们过去的教育中,人们往往忽视审美素质的培养,认为是可有可无的,使审美教育处于无“户口”、无经费、无课时、无教师的局面。因此,在高等学校为了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尤其要加强审美素质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