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步健康地发展高等教育 合肥工业大学教授 岳书仓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落实邓小平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思想,实现我国跨世纪宏伟目标的战略方针。江泽民主席在庆祝北京大学百年校庆讲话中指出:“大学应该成为科教兴国的强大生力军。”因此,稳步健康地发展高等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内容。世纪之交,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研究面向新世纪的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问题,我国的高等教育近年来坚持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通过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结构调整,使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也面临许多问题与矛盾,其中深层次的问题乃是如何正确认识高等教育的“稳步发展”问题。从全社会的大层面看,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群众对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与目前教育的多样化、多层次供给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这个矛盾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矛盾——群众对物质文化的需要与相对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矛盾的组成部分。如何正确认识并妥善处理这一矛盾,将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我们认为,我国各级政府和高等学校应高度重视社会对高教的迫切需求问题,并积极妥善地处理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数量与质量的关系。 党的十五大提出“稳步发展高等教育”,要贯彻落实这一精神,就要既解放思想,又要实事求是,既体现“发展是硬道理”,又充分考虑我国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的现状,摆正“稳步”与“发展”、质量与数量的关系,使高等教育在科教兴国战略中发挥基础和先导作用。 一、关于数量增长和规模扩大问题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有相当大的发展。截至1997年我国已有高校1020所,普通高校本专科生317万人,研究生18万人,成人高校专科生273万人。高校在校生总数已达608万人。自1992年以来,普通高校招生平均年增长5.81%,在校生平均年增长7.76%,然而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相比,高教数量(指在校生总数)的增长与规模(指校均学生数)的发展仍有相当的差距。据统计,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年均增长率在9%以上,同时期普通高校在校生数的平均增长率为7.8%。这表明经济发展与高教的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根据我国“九五”计划和2010远景目标规定的指标,我国“九五”期间经济年均增长速度为8%;在今后十多年间,将保持高速稳定的发展趋势,这必将对高教数量与规模的发展提出相应的高要求。又据教育部统计,1997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为7.6%,每10万人口中高校在校生为482人,高校师生比为1:10,均远远低于世界乃至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由此可见,尽管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数量增长、规模扩展明显,但仍滞后于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所以,有必要发展高等教育,想方设法确保高等教育数量以较高的比例与国民经济同步增长。 目前阻碍高教数量增长有其主客观两方面的因素。在主观方面,首先要树立高等教育的产业观。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在信息化社会中,高教的长足发展可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以高科技为核心的新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随着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和信息产业的迅速壮大,高等教育以其较广泛的社会需求、较低的成本、较小的风险性和较高的收益率,可望在由温饱型向小康型逐步转变的社会中,成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适时地把握这一趋势,并采取相应措施,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与产业观相联系的是对高等教育的功能认识问题。有人认为,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没有必要再增加学生数量。我们认为,高等教育的功能决不只是培养学生上岗就业技能。高等教育更多的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使之成为知识丰富、素养较高、具有创新精神的社会成员,并有能力处理好与他人合作、家庭关系、子女教育等问题。同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现代化建设的推进,以及知识经济的形成和发展,传统的一次性学校教育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和人类自身发展的需求,学习已成为伴随人的一生的不间断的活动。因此,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学习化社会,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而高等教育正是终身教育体系中十分关键的一个层面,它的扩大发展就成了社会的必需。以上这些主观认识问题的解决,将有利于高等教育数量的增长和发展。 另外,客观上也存在着制约高教发展的诸多因素。例如以公办为主体的政府包办高等教育的体制问题和一直困扰高教发展的“学校办社会”问题等,都是制约高教发展的瓶颈因素。近年来,在深化高教改革中,部分矛盾虽有缓解,但距离根本解决问题还很远,需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逐步解决。 二、关于保证质量的提高问题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高等教育规模的发展,高教的数量与质量矛盾日益突出,提高质量问题越来越重要。 首先要牢固树立“质量为本”、“质量至上”的新观念。无庸讳言,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工作中,不同程度地普遍存在忽视质量的问题。例如:在教育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服务质量意识差的现象;对教育行政工作和教育教学工作,既缺少科学合理的质量标准体系,又缺少严格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与质量保证措施,质量意识淡薄;在研究生、本专科生和成人教育的教育教学中,也存在评价标准过低或评价要求不严的现象,以致因学业不合格而淘汰的学生比例甚少。此外因部分教师素质不高、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手段落后等原因导致教学质量不高的现象,仍在许多高校不同程度地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