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筑波大学是面向21世纪的一所新型大学。其前身是具有百年历史的东京教育大学。20世纪60年代,欧美工业发达国家的教育改革,在日本产生了强烈影响。日本国内大学学潮声中,大学改革的主要论点是:不从根本上改革"象牙塔"式的大学,就不可能有大学的新生。这种呼声化为一股力量,成为推动政府下决心创建新型大学的动力。自1961年日本政府开始提出建设筑波科学城的设想,至1973年9月通过《筑波大学法案》,同年10月筑波大学宣告成立。短短的二十余年,筑波大学的教育教学改革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而成为当代全球技术革命中的一所新型大学。 一、筑波大学教学改革介绍 筑波大学最引人注目的教学改革,是废除了学部讲座制,建立起新的学群、学系制。 日本的大学,一般都设有学部,学部下有不同的学科,而学科下还有若干科目,每个科目设置一个讲座。讲座是教育和研究的最小单位,一般一个讲座由教授一人,副教授一人,助理二人组成。由于讲座规模过小,分散割据,互不通气,不能适应科学日趋势分化而又必须建立综合研究新体制的需要,筑波大学大胆改革,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措施。 1.别具一格的教学组织 学群·学类 学群,犹如一所小型的综合大学。在这种小型的综合大学 学群里,都必须包括人文、社会、自然三个领域,使学生全面地接受教育。学类,相当于其他大学的"学部"或一所单科大学。筑波好比是"若干所小型综合大学加单科大学的联合体"。学生在这种新型的学群·学类的教学组织中可以更广泛地接触不同专业,并了解各专业之间的相互联系,不再是学文的不懂理工,学电的不懂机械,从而打破了过去大学专业之间的隔绝状态。 筑波大量现设有第一、第二、第三学群·学类和三个专门学群。第一学群是极具基础性的学术领域,可以说是基础学群。下分文学类、社会学类、自然学类。推动跨学科研究的第二学群具有应用性,因其同人类广泛的文化活动和生命现象的基本原理密切相关,故称之为文化、生物学群。该学群下分比较文化学类、人类学类、生物学类、农林学类。第二学群不仅突出跨学科性,还十分强调它的国际性,使之适应现代世界信息社会的需要,特别是比较文化学类、人类学类,要求学生对现代文化、人与人的关系要有敏锐的感受性,培养学生在积累外国经验的基础上,真正掌握能比较各国文化的学识和能力,广泛地为社会服务,从而成为具有国际眼光和创造能力的人才。第三学群,完全是工学性质的,可以说是面向未来社会的学群。下分社会工学类、信息学类、基础工学类三个专门学群,是筑波大学的"新构想"的尖端。如表1: 表1 第三学群(集社会、管理、工学、信息、国际关系为一体)
筑波大学另外的三个专门学群分别是医学专门学群、体育专门学群和艺术专门学群。 2.与众不同的课程体系 筑波大学学群·学类的教育课程体系把本科教育课程分为三大块:第一块是共同科目,第二是专业·基础·相关科目,第三块为教职科目(即学生毕业后如想从事教师工作必修的科目)。 表2
根据日本大学设置标准的要求,学生本科毕业要取得不少于124学分。说明:(1)专业设置与划分的创新。如结构工程学专业研究包括对人生活有用的原动机,各种机械、船舶、建筑物、桥梁、水坝等结构物中共同的静与动的各种问题,将传统的分散在机械工程、船舶工程、土木工程等学术领域的对象进行系统化、综合化处理,促进对边缘领域的跨学科研究。 (2)相关科目不一定在本学群学习。如在第一学群自然学类攻读化学的学生,为了学习化学,可以到第二学群听生物学类的讲课,反之亦可。 (3)筑波大学的各学群,在授课中不像一般大学那样把基础课程同专业课程截然分成两样,而是在校学生在任何阶段都可以选学,也就是说,基础课和专业课不按学年划分,就是到了第四学年也有可能学到相当份量的基础课,例如通过"综合科目"的讲授,往往有学生到了第四学年还能学到不同程度的基础知识。实际上,一般最初在一、两年基本学完基础课程之后,仍在学习基础课程的学生也不在少数。最初一、两年在多种选择中自由学习基础知识,逐步转入专业课,这样按照专业、基础、相关、共同四个授课科目的划分,每个科目都要求取得一定的学分,从整体来看,学生便可以学到比较广阔的基础知识。 (4)学群、学类所实行的教学计划,每年都须经过各个学类的"教育计划委员会"审查,总结经验,不断修改。教学按专业担任一个科目,而不是由某讲座担任一个科目,自始至终就由这个"讲座"负责教下去。这就改变了过去依靠"讲座"可能提供科目来拼凑教学计划,而一旦要变更却又很困难的状况。 3.独具特色的综合科目 综合科目,是从各个不同学科的角度进行综合研究的科目。例如"近代日本的社会与文化",以明治维新为起点,从政治、经济、社会、思想、科学技术等各种角度来考察日本迅速近代化的过程,进而探索现代日本新的历史现象的结构。这样一个课题从国际性的、社会性的各种不同角度探讨,使"综合科目"等具有学术性、趣味性并带有国际性色彩。再如,"太平洋的自然与文化",以有关太平洋的地理科学为中心,探索地球的文化背景及其未来,而"语言系统",则对于人类特有的记号组织 语言,从语言学、生理学、心理学、逻辑学等各个角度来探讨其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