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要发展高科技产业,必须充分重视大学的作用。要鼓励大学教师创办企业。"在最近举行的"中华学人与21世纪上海发展"国际研讨会上,一位旅美学者的发言引起了与会者的普遍兴趣。他,就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超导专家、中国旅美科技协会会长马启元博士。 马启元1982年毕业于安徽大学,1984年到美国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目前是哥大电机系副教授。近年来,马启元致力于组织旅美学者参与中国科技发展的工作,经常回国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并进行中美高科技发展的比较研究,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在这次会议上,他以"扶植高科技产业"为题,对中国高科技发展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高科技源于创新 马启元说,高科技在美国经济中已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自1993年以来,半导体和计算机的成长已占了美国工业增长的45%,高科技工业的市场价值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9%。高科技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区别,可归纳为三点:一是源于创新。高科技企业一般始于企业创办人拥有的先进技术与产品,这些产品大多是市场上所没有的。二是在竞争中不断革新,在产品开发上比较灵活,以便在市场竞争中一直取胜,不断开拓新市场。三是高科技企业与科研机构、大学的关系极为密切。高科技企业的一般成长过程为:技术--创业--投资--产品--上市。技术,指科技人员的发明、创造;创业,指科技人员创办公司;投资,即由风险投资家等注入资金;上市,即公司运营3~5年后投入股票市场。以硅谷为例,目前,每周平均有11家小公司成立,有1家公司上市。 马启元说,高科技产业对就业的影响非常显著。高科技产业在某一地区的发展必然增加当地的就业市场。90年代初美国从经济低谷走出,各行业开始恢复招人,而就业增长最快的就是硅谷,其就业增长率是全美平均增长率的2倍。目前硅谷人口约230万,就业人口就达到134万。 由于高科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很多国家政府都有相应的扶植高科技产业的措施,特别是对于高科技的小公司,加以拨款支持。美国在80年代初就设立了小工业科技基金,扶植小型的科技公司,政府出50%的经费支持合格的公司开发新产品。每年美国有上千家小公司受惠于该计划。加拿大、新加坡和香港特区也相继采用了类似的计划。 高科技源于大学 马启元介绍说,由于大学是创新的源泉,因此自80年代以后,美国的研究性大学仿效硅谷和斯坦福大学、加州伯克利分校的经验,开办高科技公司。这些校办企业,成了美国高科技产业的起源地。以哥伦比亚大学为例,十年前,学校就专门成立了产业办,制订政策,如学校鼓励教师创办高科技小企业,支持跨学科合作,成立跨学科的研究中心;同时,这个校产业办还帮助教师创办的小企业申请专利、寻找资金与管理人员。尤其是,利用学校的综合性长处,让学习MBA(工商管理硕士)的学生与发明人合作,参加这些小公司的组建与管理,并可将组建公司的计划、方案,作为自己的毕业论文。这些MBA的学生毕业后,就成为科技创业公司管理人员的重要来源。 哥大对以技术去创办公司的教师,采取很宽松的政策,允许教师一边教书、一边办公司。学校一般只占公司股份的5~10%,不参与公司的管理。这些公司发展起来了,既带动了整个地区的经济,也增加了学校的收入。去年,这些小公司收入达2.7亿美元,而学校从专利转让、创办公司中获得的收入为6千多万美元,在全美大学中名列首位。这笔收入学校又用于支持教授们开发新技术和开办更多的高科技公司,这种良性循环对推动学校所在的纽约地区经济与就业增长起了重要的作用。 目前在美国围绕着高校集中地所建起的高科技工业区如雨后春笋般的涌出。除硅谷等规模较大的科技园区外,还有许多中型规模的地区,如匹兹堡。匹兹堡过去是一座著名的钢城,随着美国钢铁工业夕阳西下,到了70年代末该城已无钢厂,城市人口也减少了三分之一。从80年代开始,当地政府依靠卡内基一梅隆大学和匹兹堡大学的力量,提出转钢铁工业为生物技术为主的高科技产业。由政府、工业界、金融界与大学负责人一起组成了一个高科技委员会,并在土地使用、旧工厂拆除、工业区兴建、高科技公司的集资贷款和税务政策的优惠上均作了统一的规定,制定了有效的措施。两所大学也积极参与,成立了生物工程系,从全国招来一批专家,并鼓励他们创办公司。在各界的合作努力下,匹兹堡将城内沿河的钢厂厂房推倒,兴建生物公司厂房,目前已建立了3600多家以生物技术工程为主的公司,生物产业已成为当地最大的产业。 高科技不能"一哄而上" 马启元说: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既需要政府的支持,如租地优惠、银行贷款优先、税务放宽等,但更重要的是市场经济的推动。尤其是科技股占很大比重的那斯达克(NASDAQ)证券交易市场,给公司的发展注入资金,也给投资人很高的回报。科技股的这种高回报率,吸引了许多人成立风险投资公司,专门经营高科技前期投资。目前美国的风险公司已近800家,其中硅谷就有300多家。1997年,硅谷的风险投资额,达36.6亿美元。 目前,中国已建立了52个高新技术开发区,但不少开发区只是划一块土地、盖一片房子,然后招商引资,既缺乏与大学、研究机构的紧密联系,又缺乏风险投资的介入。这不是在搞高科技园区,而是在建造城市。马启元认为,高科技不能不顾条件,各个地方都搞,一哄而上。这是不符合产业发展规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