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作为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一种尝试已在全国逐步推开,而高校合并作为联合办学的一种形式特别引人关注。高校合并的预期目标是,通过撤消几所高校原建制,重新组织形成一所新的高校,以解决高校规模太小,布局欠合理,学科单一等高校体制上存在的突出问题,最终实现条块有机结合,教育资源配置优化,布局结构合理,学科门类齐全,教育质量高,办学效益好的目标。诚然,在确实具备条件,被合并学校思想统一,且合并方案经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进行高校合并,是可以达到预期目标的。但这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再组织工程,不能视作简单的机构撤并和调整,因为我国高校多、情况各异,加之各校并非是一种目标单一、系统要素及结构简单的组织,其社会功能的多样性决定了组织的复杂性。高校合并这种形式不一定是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有可能在少数地方有效,而在大部分地方则不一定适用。可见,高校合并的大面积推行极其艰难。本文对实现高校合并预期目标的制约因素作一些探讨。 制约一:高校自身发展需求的价值取向 所谓发展需求价值取向,是指高校自身对其发展道路及途径的选择。换言之,高校都希望发展自身,但究竟是通过与其他学校合并来实现,还是通过其它途径来实现却值得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来分析: (1)客观上,大部分高校图发展一般不会选择合并。我国大多数高校通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办学有了自己的特色和生存空间,近几年来,通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增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即便是目前遇到了一些诸如经费短缺,质量效益欠高等困难,也只是想通过自身深化改革,内部挖潜来解决,不到迫不得已,不会走高校合并这条路。 目前高校合并绝大多数还是政府撮合,即主管部门要求某校与某校合并。有的甚至事先没作认真的调查研究和充分的论证,不顾客观条件,赶浪潮,说单科型院校多,就将几所单科型院校合起来搞一所多科型大学,说真正的综合型大学少,就将几所多科型大学或多所单科型大学合并,片面追求扩大规模,追求"一大二全"。而高校本身出于自己的发展,出于创名牌,求生存而自愿的合并较少。如果高校自身对合并没有内在要求,缺乏合并的原动力,勉强合并起来,名曰优势互补,学科渗透,其实只是专业简单叠加,表面看规模上来了,实质是效益反而下来,而且会牺牲各校原有的特色与传统,造成整体水平下降。 (2)主观上,共识难取得,很难形成高校合并的内动力。人们在社会上所处的地位及看待问题的立场、观点、态度、人的思想境界、人的认识水平、人的阅历等的不一致,促使人们从各自的思维定势和利益出发来判断高校合并。于是乎,有些领导担心在自己手上弄丢学校、弄丢牌子,难负历史责任,而态度消极;有的担心高校合并失去已有的位置或影响自己的发展,以致于不赞成或不完全赞成;有的担心合并后丢掉了实惠的工作部门和理想的工作岗位,而悲观失望,缺乏信心;有的担心合并后各方面待遇下降而指责非议,公开反对;有的担心自己教学科研受影响,而调离学校。由于认识不统一,缺乏应有的合并氛围,很难有统一的行动,必然会加剧合并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影响高校合并的预期目标实现。 制约二:不同的办学思想碰撞 办学思想是一所大学经过长期的办学实践,历史地积淀、选择、凝炼、发展而形成的。[1]目前我国普通高校有一千多所,按隶属关系来分:有国家教委主管的,有国务院各部委主管的,有地方政府主管的;按学科类型来分:有综合型的,有多科型的,有单科型的;按高校层次来分:有纯教学型的,有教学、科研并举型的,有研究型的。这些大学在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模式、办学特色等方面各有其办学思想,如果不加分析随意合并,原来的办学思想很难融合在一起。 大学所具有的继承和传播文化遗产的独特功能,决定了其具有求稳性,本质上有保守的一面,[2]决定了不同办学思想相互融合的艰巨性。江西师大眭依凡教授认为:"大学并校后首先面对的就是办学思想的重新确定,对任何一所大学来说,要它放弃、改变经历史积淀而形成的传统办学思想都是十分困难的,更何况这种精神层面的价值追求的改变又直接决定着物质层面的办学目标、办学模式、办学特色的改变。出于维护和继承自己的办学传统以及由此形成的办学特色和声誉的考虑,学校之间在办学思想上的相互冲突是不可避免的"。[3]由于办学思想融合困难,因此,高校合并缺乏统一思想基础,这将严重地制约实现高校合并的预期目标实现。 制约三:教职工感情因素 人们在一定的环境里长时间的生活、工作、学习,必然会与他人、与环境之间形成一种较稳定的情感,如同国民形成的民族感一样,一个学校的师生员工在这个学校生活时间长了,日积月累,也产生一种较深厚的感情(校友感,母校情)。更何况一些学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渐渐地有了独特的校园文化,倍受教职工的珍爱。高校合并意味着新的交往环境形成,作为个体,在与新人新事物的交往中自然有不适应,同事间不熟悉,缺少感情寄托,特别是牌子搞丢了的学校,从领导到群众自然是耿耿于怀,感情上接受不了,一旦遇到不如意的人或事时,怀旧的心理变得十分强烈,抵触情绪会加剧。[4]如果这种感情较长时间不能融合,将对高校合并进程产生无形的阻碍作用,甚至会使合并走回头路。 制约四:利益驱动 高校合并不可避免地要在整体优化的原则下重新配置办学资源,也自然不可避免地涉及到教职工利益格局的调整。从工资福利上看,合并后,教职工的工资,奖金及各种福利补助总会有一些变化,一旦比过去要差,甚至相差甚远,人们的积极性就会受到压抑;从工作上看,合并后对教职工来说是人员再分工及工作岗位、工作条件再调整,加上不同学校成员固有的价值观念和习惯了的工作、生活方式的影响,肯定会有一部分教职工不满足、不适应;从有关福利待遇、奖金政策上看,也很难调整一致,过去各学校制订的政策,合并后势必要统一,可能会使一些人不满足,引起教职工之间的矛盾冲突。这些都不能最广泛地调动积极性,却带来消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