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社会即将步入新的世纪的历史时刻,社会经济结构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知识经济正在全世界的范围内悄然兴起。高等教育如何直面知识经济勃兴这一社会现实,成为每一位高等教育工作者都必须予以深刻思考的问题。 一、正确认识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 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4次革命性转变,这便是从猿到人的转变,从原始社会向农牧社会的转变,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以及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战后,以"石油文明"为特征、以工厂制度为载体的工业经济,虽然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之上,但从整体上看,它强调生产过程与产品的标准化、资源密集化、生产规模化、设备大型化,以追求规模经济效益为宗旨,以各种资源的耗费为代价。与这种以"石油文明"为特征的工业经济相适应的是以耗费资源为代价的经济增长观以及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社会发展观,由此带来的是技术的滥用、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以及人类生存环境的大破坏。有识之士已认识到,"全球环境继续恶化的主要原因,是不可持续的消费方式和生产方式,这在工业化国家尤为突出,这是一个令人关注的严重问题,它加剧了贫穷和失衡。"(注:赵中建编:《哥本哈根社会发展问题宣言》,《教育的使命......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宣言和行动纲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10页。)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被提上日程。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发展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注: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Our Common Future,1987.)为了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增长,需要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使所有的人都有较高的生活质量,各国应减少和消除不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注:《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教育的使命》第83页。)在生产和消费活动中,改粗放型生产为集约型生产,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文明消费。就经济增长本身而言,也日益受到可用资源的限制,工业经济自身的相对稳定性也使得它愈来愈难以适应科学技术知识的日益增长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结构的迅速变革,资源消耗型工业经济正走向衰落。 另一方面,科学技术也有了日新月异的发展。人类科学技术知识的积累在19世纪约50年增加一倍;至20世纪中叶,已达每10年增加一倍;到70年代,已经是每5年增加一倍的速率。同时,知识的陈旧率也大大加快,人类在50、60年代创造的新发明和新成果,超过了以往2000多年的总和,在电子计算机等领域,大量的知识正以人们难以置信的速度更新着......。人们曾不确切地把这一切描绘为"信息爆炸"或"知识爆炸"。科学技术知识特别是高新技术知识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增长,给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带来新的发展契机。"由于电子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飞跃发达,加工、贮存以及传递知识的手段急剧增加。特别是近年来个人用电子计算机、办公用电子计算机以及沟通它们之间联系的通信技术的发达与普及,使我们生活和工作的场所中陆续出现的'知识'迅速增加。"(注:[日]界屋太一著;黄晓勇等译:《知识价值革命》,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年版,第44页。)现在,"知识经济"的概念已为许多有识之士以及一些国家和国际机构认同。从根本上讲,知识经济不再以大量耗费资源为代价,其核心是高新技术特别是电子信息技术的开发与利用。知识经济的基础是以高新技术知识和高智能的人才为代表的智力资源;在知识经济的运作过程中,劳动手段与劳动者更加一体化,知识经济的生产过程与产品的多样性、灵活性与不确定性取代了工业经济的统一性。总之,这种知识密集型经济所体现出的经济信息化、智能化、节约化、多样化特征,不仅适应了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要求,而且带来社会结构与社会价值观的全新变化。 就社会经济实践而言,进入80、90年代以来,在发达的工业经济国家和地区,已出现知识经济的征兆。当然,知识经济的发展,或者说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发展,是需要一定条件的,这至少包括:知识经济必须建立在工业经济充分发展的基础上(至少是在工业经济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走工业经济与知识经济并重的发展之路);知识经济必须建立在知识与技术高度发展且有强大的创新能力的基础上;知识经济需要一大批掌握高新技术知识并不断有所创新的从业人员;知识经济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素质的极大提高以及社会的全面进步,等等。中国是一个区域经济文化发展颇不平衡的大国,在上述意义上说,就全国范围而言,尚不具备全面发展知识经济的条件;而对于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特别是一些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接近或达到3000美元、已处于工业化发展中后期的地区来说,发展知识经济势在必行。这样,现实的中国经济可能至少有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以及知识经济等多种发展阶段。"发展是硬道理。"当我们看到发达国家从以钢铁、汽车及公路为基础的工业经济向以硅芯片、电脑及网络为基础的知识经济转变之时,当我们看到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产业结构的巨大变化时,我们仿佛看到了中国经济的未来走势;知识经济同样代表着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流。 知识经济呼唤着教育系统特别是高等教育系统的变革。早在70年代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就指出当代教育发展的新现象之一是"教育先行":"教育在全世界的发展正倾向于先于经济的发展",并认为"这在历史上大概还是第一次"。(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35页。)问题在于,我们需要对所"先行"的究竟是什么样的教育作一番探究。这种"先行"的教育不再是传统的相对稳定的农业社会或半稳定的工业社会为基础的教育系统的重复,而是以迅速变化的社会为出发点,面对知识源泉大量涌现、知识不断更新的趋势,着眼于促进每一个人不断发展、自主发展、主动发展的教育。尽管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在其所处的时代尚未正式提出"知识经济"问题,但他们的确注意到知识的增长给教育带来的变革需求,特别是注意到终身教育对于人的发展的意义,注意到"学习化社会"的来临。在知识经济社会即将到来的今天看来,这些思想的意义与价值依然存在。十五年前,邓小平同志在为北京景山学校的题词中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从而为教育系统的改革指明了未来发展的方向。这一切都表明,对于肩负着创造新知识创新文化,并且"为一个尚未存在的社会培养着新人"(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第36页。)的高等教育系统来说,迎接知识经济对"智力资本"的呼唤,适应并促进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