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的变革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着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壮大。随之而来的高教问题研究热潮,一浪高似一浪。回顾总结"文革"后20年的高教理论研究,探索未来的改革与发展思路,将为21世纪高教理论研究上层次、上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高教理论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现代高教理论研究,发端于70年代末,较之发达国家晚了30多年时间。虽近年来发展较快,取得很大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特别是如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服务的问题,还没有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 1.高教理论研究跟不上高教改革实践 80年代中后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90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使我国社会经济发生了急剧变化,高等教育为了适应这种变化,从教育体制结构,到人才规格质量,以至于学校教育的各个领域都进行了广泛深刻的改革实践。改革迫切需要高教理论的指导,但80年代初自发形成的高教研究队伍,没有力量和水平去深入研究高教改革实践中亟需解决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虽然80年代中后期逐渐产生了一支比较专业化的研究队伍,但由于时间短、人数少、力量弱,仍无法全面为高教改革实践服务。 社会变革和社会需求是高教改革的第一推动力。在强大的社会变革与需求面前,高等教育不可能等到有了理论之后,再进行改革实践,而是摸着石头过河,先进行改革实践,然后再进行经验总结。这期间,高教改革措施的前期研究,大多为政府行为。例如,我国高校专业的数次调整,90年代高等理科教育的重大改革,近年招生分配制度的全面改革,现代化教学手段(主要是教学软件)的研制、开发和实施等重大改革措施的方案研究,基本都是由教育管理部门人员研究完成。少数专职研究人员虽然也撰文,进行了呐喊,但没有起到主导作用。这便形成了我国高教改革实践缺乏核心教育理论指导的特殊现象。 从90年代中期以后,政府部门和理论研究人员逐渐认识到改革缺乏理论指导和理论研究脱离实际的严重性。可以说"21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研究课题,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政府为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的有大批专职教育科研人员参加的超前性理论研究。 2.高教理论研究深度不够 高教理论研究深度不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缺乏科学性、理论性强的研究成果。不可否认,近20年高等教育学科建设有了长足进展,学科门类日益增多,学术专著不断涌现,其中不乏高水平的成果。但从学科整体看,与其它相关学科比较,真正具有理论深度、独成体系、富有特色与个性的学科研究专著并不多。 二是有些研究较肤浅泛化。学科交叉有其内在的联系,有其特殊的规律和概念。一门学科体系的建立是非常不容易的,是经过长期科学研究的结晶。而目前有些对高等教育稍有一点研究的人,都可以信手建立"一门学科",杜撰"一部专著",使一些多年坚持深入扎实做学问的学者们瞠目结舌。例如,有个别分科教育学著作,除了发展史外,其体系结构、内容阐述、概念表达几乎与普通教育学相差无几。再就是交叉的出了格,有些"学术专著",其体系内容极度泛化,阅后无法归类,既归不到高等教育学范畴,又归不到其他学科领域,是拼凑起来的大杂烩。此种情况时有发生,让人费解。 三是有些概念应用有误。任何一门科学都必须建构于确切的逻辑概念之上,高等教育学也不例外。20年来,尽管人们对高等教育学中的某些模糊不明的概念有所认识,并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概念不明、使用混乱的现象依旧十分严重。例如,"学分制"概念,由于一些人没搞清学分制的来龙去脉,便自由使用,在实践过程中引起混乱。另如,最近兴起的素质教育问题,引起各方面人士关注。由于研究者各自从不同需要出发下定义,使素质教育无所不包,无所不能。特别是素质教育拓展到高等教育领域后,由于对其内涵和外延缺乏严格界定,使其极度泛化,出现了用素质教育替代教育方针、培养目标等不科学的提法。 3.注重政策性研究的思想观念还未根本转变 从新中国建立到70年代末的20多年时间,我国高等教育基本没有专门的高教研究机构和专职科研人员。仅有的一些高教研究,也是对国家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方针做某些理论上的说明和注释,几乎不涉及对重大改革方案的理论研究和学术争论。近20年,这种情况虽有所改变,但由于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和变化,以及高教理论研究的滞后,这期间高教改革的政策性研究仍占主导。不过这一时期的政策性研究的科学性、理论性较之以前有了很大提高。即重大改革措施出台前,都进行了可行性中介理论研究。但缺点也是明显的,主要问题是缺乏有指导意义的教育思想和理论(如美国60年代的教改是以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育理论为指导,我们的教改没有鲜明的理论特色)。例如,"面向21世纪改革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研究,是90年代以后国家教委出台的高教改革的一大举措,投入的经费之多、参与的人员之众、涉及面之广,都是空前的。但是,这个方案所遵循的教育理论不明确,将会影响成果的理论学术价值。实际上,"21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亦存在这个问题。全面发展、"三个面向"、素质教育是教改的基本方针,但却不能替代教育理论的价值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