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省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始终围绕着我省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对人才的需要而稳步发展。在国家政策指导下,我们积极培育以高校为基础,以地区为中心,以政府为主导的毕业生就业市场,通过“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和“自主择业”,调整就业结构,拓宽了就业渠道,扩大了就业容量,为缓解毕业生就业难,为社会稳定,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同时由于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直接相互接触,增进了高等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学校培养的人才是否得到社会认可,也是对学校教学质量的检验,促使高校的人才培养要主动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高等学校的要求。为了使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不断深入和健康发展,针对我省1997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做一简要分析。 一、1997年就业工作的基本情况 1997年我省普通高校毕业生总数为50170人,比1996年略有增加。按学历层次分:研究生:1798人,本科生:23678人,专科生23838人。另外,省外院校毕业生回辽宁就业的有856人。1997 年纳入我省分配就业计划的毕业生共有18729人,其中分配到重点项目单位438人,占2.6%,中直单位1672人,占8.9%,省直单位1170人,占6.2%,14个市地13833人,占73.7%,出省就业1571人(其中含外省委培、 对等培养),占8.3%。 从调查情况看,由于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各级主管部门能从稳定的大局出发,积极贯彻国家教委、省政府有关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方针政策,并相应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各用人单位密切配合,相互支持,使1997年全省的毕业生派遣、接收、安置工作得以顺利完成。 二、1997年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突出特点 1.各级主管部门和用人单位普遍提高了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认识 由于1997年的毕业生就业面临“两件大事”,而毕业生人数多需求少,形势严峻。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多次听取省教委、计委的汇报,并批准下达了有关文件,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政策保障和比较宽松的就业环境。省委、省政府的重视,教委、计委对此项工作抓的比较早比较实,使得各级政府和各主管部门都给予高度重视,各地区均都召开了毕业生就业工作会。大连、抚顺、丹东、盘锦等市都在当地的电视台、报纸做了大量的宣传报导工作,得到广大毕业生和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2.政府加大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领导力度 阜新市在接收师范毕业生时,因基层财政开支人头费紧张而遇到困难。董晓时副市长亲自主持现场办公会,为市教委落实分配计划给予积极支持。营口市在今年的政府文件中规定“为储备人才,只要专业对口,可指令性超编安排一定数量的本科毕业生到事业单位,计划单列,一步到位,硕士以上研究生只要有用人单位同意接收,编制允许,可直接安排进机关、事业单位”。 近几年来滞留待业的毕业生安置问题是我们调查的重点之一,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全省滞留待业的毕业生数量较少, 仅占毕业生总数的1%,而绝大多数是中专毕业生。盘锦市大洼县从1991年至1995 年有102名毕业生(大专4名、中专98名)未选择到工作岗位。 县人事局本着“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对毕业生负责的态度,多次向县政府汇报,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下,与有关部门密切协调,在人员普遍超编的情况下,于1997年上半年对这102 名毕业生通过指令性计划分别派遣到县直各企事业单位和各场乡镇安置就业,解决了毕业生的后顾之忧。县区一级政府这样坚决果断一次性解决如此之多的毕业生遗留问题,确实为百姓做了一件好事,产生了极好的影响,在人民心目中树起了形象,这在我省尚属首次。实践证明,只要地方政府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即使在就业较难的情况下,毕业生也能顺利地得以安置。 3.加强改革措施,努力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锦州市为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深化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在全省率先出台《锦州市鼓励应届大中专毕业生自谋职业的若干规定》,为自谋职业的毕业生办理《优惠证》,享受在工商管理费、营业税,土地使用费等方面的减免。盘锦、抚顺、营口市等市对到乡镇、区街、三资、个体、私营企业及民办科研机构就业的毕业生,可享受许多优惠政策。大连市为鼓励市内生源到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就业,制定了户口落在市内的优惠政策。沈阳市充分发挥市场在毕业生配置中的灵活性作用,将自费毕业生的档案转至市人才中心管理,利用每周六人才市场交流活动,为毕业生提供择业机会。至今已有1200名自费生找到了工作岗位,占1997年沈阳市毕业自费生总数的32%。 4.国有大中型企业为谋求可持续发展,积极吸引毕业生 国有企业在我省占有的份额比较大,在我们走访中看到,许多大企业表现出积极吸引人才,敢于竞争人才,谋求在市场经济中持续发展的强烈愿望。沈阳金杯汽车集团公司从80年代初,积极吸引大量毕业生,从1984年到1997年共引进3600人,其中本科1600人、专科1720人、中专230人。他们1995年加入一汽集团成为转型车基地以来, 一年一个台阶,1996年扭亏,1997年盈利。他们为了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根,制定了“引进来、留得住、培养好、起作用”的吸引人才战略。他们与吉林工大、武汉汽大等8所高校建立人才开发基地, 公司每年投入一定数量的奖学金。他们在使用、培养和待遇方面实行了独特的办法,颇具吸引力。1997年上报需求计划200人,共引进199人,本企业急需专业全部完成。阜新市通讯电缆厂吸引毕业生的工作扎实、有效。他们所急需的通讯电缆专业在全国仅西安交大、哈理工等少数几个高校有。为了争取人才,厂长亲自带队,到学校去游说,把工作做到班级,做到宿舍。 1996 —1997年共引进6名外省籍该专业毕业生,全部成为业务骨干。 该厂从生活的各个方面无微不至的关怀,使这些毕业生深受感动,纷纷表示,虽然阜新不是经济发达到区,电缆厂也不是效益最好的单位,但我们都感受到全厂对人才的尊重和渴望,我们一定要扎下根来干一番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