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我国尽快在1995~2010年把"经济和社会协和发展"搞上去,我国高等教育今后要积极、快速搞好哪些问题?如何借鉴二战后世界主要国家高等教育经验和教训,是目前我国急需探讨的主要课题之一。笔者浅见如次: 一、世界主要国家高等教育比较 总体来看,二战后50年来,世界主要国家的高等教育已明显视为推动诸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综合性"动力之一。然而,从下表来看,我国目前每万人口高校生仅19人,适龄青年入学率仅1.7%。不仅远低于美国(599人,70.3%),还明显低于亚洲的日本、韩国、菲律宾、泰国、印度、马来西亚等。
从上表看,我国"教育公费"还很低。"高校公费"中我国仅0.33。我国私立学校虽允许创办,但基本还靠国、公费负担,合格的入学率仍有难进高校的现象。这对国家、集体、个人需求都不利。 日本、韩国、菲律宾、泰国、印度等除"高校公费"外,还有70~85%的私立大学、55~85%靠学费、10%靠国费"补助"。我国应认真研讨自身及亚洲其他国家的历史、现状、动向,加快我国高校公、私兼顾;质、量并举。 二、世界主要国家高等教育的调节方式 世界主要国家高等教育的调节方式概要如下: 1、美国 美国高等院校自由就业。高校设置权在各州及社区。因社区学院、州立学院等根据本地人才需要设置专业、课程,特点十分突出,以致美国高校被认为是靠"人才市场"调节的典型。但实际上,美国高校除注意"人才市场",不断地调整各专业、课程、培养目标外,同样还接受着各级政府的"宏观调控"。如社区学院都在社区教育委员会的统一规划、管理之下。州立高校的性质、任务、规章制度都由州教育委员会确定。私立高校的课程、目的等也要受到州政府的批准和监督。 另外,联邦政府也不断通过立法、教育拨款、提供研究资助、赠贷奖学金等方式把联邦政策渗透在各州的人才培养领域中。 美国的社区学院、专门学校的专业及课程设置主要根据高校所在地的社区经济、社区生活需要而定,培养的大都是职业技术人员及职业劳动者。 综合大学、文理学院、医学、教育、法、经、农业、艺术等专业学院的本科生阶段主要培养一般性专业人才。研究生阶段培养高级科技、学术、专业人才。 美国联邦政府为此除对公、私立大学提供补助外,还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赠、贷奖学金。由下表可见,美国实际上也在很大程度上靠国费培养着"社会整体、长远需要"的文、理、工、法、经、农、医、教育等方面的高级人才。 而社会企、事、服务业"现实需要"的实用性、职业性、中级技术人才的培养则大多依靠州及社区的力量。(表2) 2、英国 英国高等教育自1989年4月以来实行了"一元化"政策。即原来由地方政府经营管理的多科技术学院、高级教育学院"公共高等教育"部分也和大学一样赋予法人地位,由实业界、企业界、教育界人士新组建的"多科技大学院财政审议会"负责对各高校拨款的分配。另外,拨款的方式也由原来的"援助式"变为"合同式",即将对高校的财政拨款作为对其提供教育、研究服务的"等价报酬",鼓励各高校展开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的竞争。英国高等教育的有关统计如下:(表3)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英国高等教育既要面向"人才市场"又要接受国家"宏观调控"的现状。 另外,英国也是用国费培养文、理、工、医、法、教育等社会"长远发展"所需的高级人才等。而各地"现实需要"的实用性、职业性、中级技术人才等主要由地方公费来培养。 3、法国 法国高等院校除少数私立的教会大学外,均由中央政府部门集中领导。如全国的综合大学、短期技术大学等都由国家高等教育、研究部审定教学、科研、行政、财政计划。因而法国高等教育常被引为"政府调控"的典型。 但实际上法国还专门设有全国高等教育和研究审议会、全国公立高校机构评估委员会、部级高等教育预测及方向指导委员会、地方高等教育咨询委员会等咨询机构。其成员由高校及高校有关的文化、科学、经济、社会各界代表组成,定期就社会对高等教育的科研及各类专业培训的要点等提出政策性意见。因而,法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人才市场"的调节实际上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尤其90年代以来,法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具体政策之一是"大学管理、经营的灵活化",即谋求经济界、地方公共团体人士参与大学的经营管理,根据地方和经济界的需要培养人才并导入资金等。1991年法国已在国内23所重点大学内设置了修业四年的"大学附设职业教育中心",专门培养高级职业技术人才。 为适应社会的不同需要,法国高等教育现采取了"多样化"的形式,如法国的大学主要培养文、理、医、法、经等方面的教师和科研人员,着重基础和理论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