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未来的社会变革与高等教育的走向 从上世纪末到现在,中国高教发展的第一个百年,经历了曲折的探索,奠定了现代高等教育制度的基础。这100年大体经历了两个时期:前50年从西方移植近代高等教育制度,形成了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高等教育制度的雏形。后50年又可分为两个阶段,50年代到80年代末,初步建立了适应工业化初期和计划经济体制的高等教育制度,带有学习和借鉴前苏联教育经验的明显特征;80年代至今,适应工业化中期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更广泛地借鉴世界各国的教育经验,在空前的广度和深度上,全面探索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为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高等教育制度奠定了基础。高教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高等教育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受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水平,经济、政治体制演变,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走向以及民族文化和教育传统等的影响。 世纪之交,中国高等教育将进入第二个百年。上述影响高教发展的各种因素正发生深刻的变化,新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着新的环境和新的任务。 --我国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将引发制度性变革。下世纪的前50年,我国社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将经历一个社会转型过程。即由农业社会转为工业社会,由传统社会转为现代社会,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同时,在本世纪末基本实现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基础上,再经过一二十年,建立起定型的、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一个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变化,经济社会结构激剧变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深刻变革的历史时期,必然要求教育制度包括高等教育制度,实现由适应工业化初期和计划经济体制,向适应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这种转变的基本内容是,教育要全面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的需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它不仅涉及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变革,而且将触及教育思想、教育结构、教育体系、人才培养模式等整体性变革和制度创新。 --经济、科技的全球化进程,要求中国高等教育面向世界,在全球化进程中实现角色定位。当代经济和科技的全球性竞争,把人才竞争推向全球舞台,从而把教育推向综合国力国际竞争的中心位置;在全球化进程中,各国经济和科技的相互依赖和相互促进,带动人才在全球范围的流动和交流,势必要求教育用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最新成果培育人才,让各种人才具有全球视野,有能力走向世界,吸取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并能在全球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贡献。肩负这样历史使命的高等教育,只有摆脱狭隘眼界和封闭模式,主动参与经济科技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进程,实现教育的国际化,才能站在世界和时代的高度,造就能迎接未来挑战的新型人才。 --未来社会知识化、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必将更新高等教育的功能、目标和组织结构。我们正处在知识革命的时代,知识经济、知识社会、信息社会,尤其是信息网络化的发展,必将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人际交往方式,改变人的生存环境,对未来社会人的素质提出新的要求,教育目标将做新的调整;科技革命带动知识更新速度空前加快,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将转变为终身教育,高等教育将在发展终身教育体系中扩展功能;知识社会化、社会知识化,推进学校和社会的双向参与和一体化进程,将使高等学校向社会更加开放,成为社会的中心机构;信息网络化、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将引起教育技术基础的革命性变化,进而引发未来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过程、教育管理和组织结构乃至教育模式的变革和创新。 如果说伴随着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中国高等教育在20世纪经历了历史性的演变,那么,进入21世纪,面对急剧变化的历史环境,它将会经历制度性的深刻变革和教育形态的创新。变革和创新既是高等教育制度逻辑发展的必然走向,更是新世纪的时代要求。中国高等教育将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变革,并在总结我国高教发展的历史经验、借鉴世界高等教育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创建中国现代化的高等教育制度。 二、高等教育发展的大众化 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许多国家的工业化过程同时伴随着一个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的历史时期,高等教育也正经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过程。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地区发展很不平衡,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将会有自身的特点。 我国高等教育基础薄弱,高教毛入学率80年代初仅1%左右,1990年超过2%,远低于世界平均13%的水平,加上人口基数大,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还将有一段路要走。按照国家规划,到2000年高教毛入学率将提高到8%,2010年达到11-12%。从国际比较的资料看,发展中国家高教毛入学率从2%提高到8%,用了20年时间,我国只用10年,发展速度是相当快的。但是,现有的高教发展速度和规模仍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从学前教育开始,贯穿于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激烈的升学竞争;社会为应对高考而举办的各种补习和助学活动;家庭为子女升学而殚精竭虑,不惜以高投入获得高质量教育,赢得高等教育的机会,如此等等,高考升学已经成为影响千家万户的社会问题,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也是困扰教育界的一大难题。高教供求关系的这种矛盾,由于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独生子女比例高以及东方文化传统的影响,将会持续一个较长的时间。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将在缓解这个矛盾的过程中逐步推进。其关键在于尽可能扩大供给和合理调节需求,即在政府宏观调控下,依靠社会、市场和家庭等各种因素的调节,实现供求的动态平衡。而现行高教制度中的单一政府办学体制和准干部教育制度,则起着抑制供给和刺激需求的作用。因此,高教制度的变革与创新,是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