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邓小平同志曾多次强调要在青年学生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指出“我们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1〕。 中国革命史教学是高校开展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如果不了解祖国的历史,特别是中国的近现代史,就不能把握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就不能更好地理解我国现阶段的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特别是当前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高校肩负着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重任,这就给高校中国革命史等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中国革命史被国家教委确定为大学生必修的一门政治理论课。 目前,在高等学校中要组织好中国革命史的教学,并非一件易事。一则是因受当前某些因素的影响,学生们往往不能以对专业课那种孜孜不倦、一丝不苟的态度来对待这门政治理论课,有重专业课而忽视政治理论课的倾向;二则是由于学生在中学时已学过中国近现代史的课程,因而自以为对中国革命史课的内容都已了解,这门课学不学都可以,从而产生了轻视这门课的倾向;三则是过去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往往采取传统的“填鸭式”的方法,仍以传授知识为主,忽视了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及他们理论水平的提高,没有激发起学生学习这门课的主动性和兴趣。基于以上诸方面的原因,中国革命史课往往难以在大学生中发挥应有的思想教育功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在这几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我们经过较长时间的不断摸索,总结经验教训,认识到要想克服以上因素带来的不良影响,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另辟蹊径,必须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加大改革力度,合理调整和充实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必须废止灌注式,大力推行启发式。为此,我们在教学中着重抓了“一个重点、两个联系和四个环节”。 首先,一个重点就是要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思想认识水平,通过对中国革命史中一系列重大问题的分析、讲解,教育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国革命史作为高校一门必修的政治理论课与中学的历史课是有明显区别的:中学的历史课应侧重于历史知识的传授,而高等学校的中国革命史课则应偏重于史实的分析和理性的概括,进而把握历史发展的过程和规律。本科的重点应引导学生从掌握一般的历史知识提高到对中国国情、中国社会、中国革命的特点、规律和经验的总结与认识,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应通过对鸦片战争以来150多年中一系列重大问题的剖析,以历史事实的无可辩驳性,使学生们从思想深处真正懂得“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科学道理;应通过讲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历程,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应通过中国革命史的教学,帮助学生们了解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产生的历史渊源,从而加深对邓小平理论的认识和领会,提高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自觉性。 为此,在教学内容上,我们作了较大的调整,改变了过去按章节和时间顺序平铺直叙的办法,而是将其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提取出来,以专题讲座的形式组织教学。这样做既可以避免和中学历史课的重复,又可以把一些重大问题纵向联系起来讲深讲透,从而突出历史发展的内在联系,揭示历史发展的深刻背景及其必然性,突出教学重点。 其次,要搞好中国革命史教学还必须做到“两个联系”,即一要理论联系实际,二要联系与本学科有关的新成果和新信息。 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一般来讲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成正比。据此,要组织好教学,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专业课如此,政治理论课亦应如此。但这并不意味着去片面迎合某些学生的猎奇心理和提刁钻古怪问题的“兴趣”,不讲原则而随心所欲,而是要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激发他们正确的学习动机。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求我们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既要联系当前的社会实际,又要联系学生自身的思想实际,从而把“教书育人”的目的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大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很强,但他们还处在人生观和世界观初步形成的时期,因此对周围事物虽较敏感,但在认识上又往往不够成熟,看问题常较片面,也会出现一些偏差。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是照本宣科,置社会实际与学生的思想实际于不顾,那么学生就会感到索然无味,根本没有兴趣,同时也会感到这门课没有什么实际作用,使学生产生对这门课的消极抵触心理。如果这样,教师就无法和学生沟通,也就难以把“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联结起来,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最终将无法实现这门课的教育功能。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是如何联系实际的呢?如在讲到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这一专题时,我们联系香港问题的形成,和学生们一起讨论分析了帝国主义的侵略究竟给近代中国带来了什么,是文明还是灾难,以及如何认识殖民地等一系列问题。这样做既帮助学生了解了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消除了一些学生头脑中的模糊认识,又使学生们深刻认识到了香港回归祖国的深远意义。又如讲到国共合作这一专题时,我们既讲了历史上的两次国共合作,又联系当前实际,讲述了国共合作的现实意义,并由此扩展到“一国两制”等学生们关注的现实问题。由于我们掌握和灵活运用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使这门课贴近社会现实、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们感到这门政治理论课不是简单枯燥的说教,同时也使他们消除了认识偏差,提高了思想认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