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法分类号】G642.33 西方学术名著导读,是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开设的一门选修课。自1994年起,我们已为三届学生讲了这门课。讲授的西方名著有:亚里斯多德的《诗学》、丹纳的《艺术哲学》(1865—1869年)、卢伯克的《小说技巧》(1921 年)、 福斯特的《小说面面观》(1927年)、缪尔的《小说结构》(1928年)、韦勃克、沃伦的《文学理论》(1948年)、加罗迪的《论无边的现实主义》(1963年),另有德国人类学家卡西尔的《人论——人类文化哲学导引》(1945年)、存在主义哲学的奠基之作萨特的《存在与虚无》(1943年),等等。 讲授的顺序,基本上是按成书的年代排列的,目的是想通过几个点,将西方的学术思想发展大致连缀成一条线。这既便于学生学习和理解,也便于教师在讲授时,注意史的承传关系。 回头看看三年来我们开设这门课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如课程设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教学方法的设计和运用,教学效果的考查,等等,都有旧事重提的必要。 一 我们为硕士研究生开设的课程有三大系列,西方学术名著导读是思想理论课系列中的一门,其他几门课程是:中国现当代文艺思潮、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论和比较文学。讲这些课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获得广博的文艺学知识,尤其是西方的文艺思想、思潮、学术流派方面的知识,以奠定其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为学习专业课程寻找理论支点,进而确立起系统而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这是一个有较高层次的专业研究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的思想理论条件。 在长期教学中,我们了解到学生的一些思想理论的实际状况。他们思想活跃,善于接受新东西,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 80年代以来,中文系毕业的学生,在思想理论修养上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四年的大学学习中,一本理论书不读的现象是普遍的,因而缺乏从事更高层次学习和研究的基础。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也相当复杂。诸如,好的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理论书籍难求;有些理论著作文字艰涩,给阅读造成障碍,引不起阅读的兴趣;读书不下苦功,急功近利,只想求快,理论知识的积累和汲取是摘句式的,不成系统;蔑视中外传统思想文化,甚而以逆反心态对待人类智慧的创造,只想标新立异,生吞活剥所谓新概念、新观点、新学说、新理论、新方法,不加思索,缺乏鉴别,因而常常被蛊惑、被误导,而形成残缺的、错误的认识和极端的思维方法,且不自知,等等。 大学生、研究生的专业学习、理论修养和写作,不是封闭在校园里,过去那种自我封闭的、内省的学院式学习方式,受到外界学术思想、学术活动和学术风气的强烈冲击。社会上的各种思潮、热点问题,很快会在学生中产生旋风般的阵阵反响。这种现象固然表明了青年学子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感觉敏锐,但在理论学习、理论修养方面,其缺陷是显而易见的。从学生的谈话、发言、作业、毕业论文中表现出来的缺陷是:认识上的绝对化;思想、观点、理论的文字表述,大多为拼接式、撕片式,不成系统,逻辑紊乱;文体驳杂,文风晦涩而浮夸。 上述现象,使人联想到从上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思想界。那时先进的知识分子,在欧风美雨浸润下,思想为之大振。西方的政治思想、民主学说、共和制度、人权理论,以及有关政治、经济、哲学、社会、科学、教育、文化、文学、艺术的各种理论、学说、主义,潮水般涌入中国,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形成第一次新思想的大浪潮。那时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以西方的新思想对中国的历史和现实进行的批判,气势宏大而悲壮。他们是站在思想理论的制高点上。他们有主见、有鉴别、有理想、有愤怒,对中国一切陈腐的、祖传的、僵硬的东西,进行“肉搏的批判”。他们的无私、无畏,他们的奋斗精神、战斗意气,他们的如鲁迅那样“呼啸着前进”,悲壮而令人神往! 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处在伟大的历史转折时期,经过火炼而更生的强烈期盼鼓舞着10亿中国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过程中,思想理论界出现了不可避免的阵痛。80年代初以来,西方的各种思想、理论、观念、学说、主义,大量涌入中国,形成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第二次大浪潮。尼采、叔本华、弗洛依德、波德莱尔、里克尔……再一次冲击着中国知识界,尤其是青年知识分子。这第二次西方思想大潮对中国的冲击,与第一次大不相同,唯心主义、虚无主义、悲观主义,以及各种非理性的、神秘主义的思想、观点、学说和宗教教义、原始情绪、零度情绪、原生状态等等,与当前西方时行的“后××××”汇成一股庞杂的洪流,在中国急速泛滥起来。在这股洪流冲击下,思想界、理论界、学术界和创作界,兴起了五颜六色的怪现象:玩文学、玩概念、玩理论、玩流派,说法之玄妙、怪异令人吃惊,恰如鲁迅批评的那样“屎里觅道”;在打破“禁区”、与市场经济接轨的主张和心态的驱使下,“泡沫文化”铺天盖地;对优秀的传统思想文化采取极端态度,“全盘西化”思想复活;对“五四”以来作家作品的评论随心所欲,给他们加上许多恶谥,什么“御用”、“滑坡”、“××现象”,用悲观、虚无、孤独、绝望等字眼,否定、贬斥他们的思想和作品,等等。 在西方思潮第二次对中国的冲击中,那些高扬西方思想的人,完全没有了“五四”前后先辈们的英雄气概和悲壮精神,却带有几分喜剧色彩。他们张扬的思想、理论、学说、主义的思想和理论水平,远远低于现实水平,其结果是混淆了视听,尤其是对青年造成误导,搞乱了他们的思想。在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实践,需要高度发达的精神文明,以促进各个领域的建设与发展。在文学艺术领域,各种思想理论与学说,各种形式、文体、风格和流派的作品,应该适应甚而高于现实需要的水平,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推动力量,去鼓舞、振奋、净化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思想、道德和心灵,尽量满足和丰富广大人民的精神需要,日益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艺术的鉴赏水平。而那些时行的、低于现实水平的理论、学说和主张,及其指导下产生的缺乏时代感、缺乏生活真实和艺术生命力量的作品,不能也无法肩负起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使命,无法完成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伟大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