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 G640 从1983年5月深圳大学创办开始,至1995年8月止,广东省先后创办了区域高等院校[2]13所[2]。校园面积394万平方米,固定资产64549万元,建成校舍99.61万平方米,教学设备8900.62万元;在校生数4.3 万人,占全省高校在校生27.5%,形成了具有广东特色的区域中心城市高校群,成为广东省中央、省、区域中心城市三级办学体制中的一级,广东省高教体系中的三足鼎立的一足,显示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区域中心城市发展高等教育的客观规律性。它体现于下面三个方面。 一、必然性 (一)国内外客观形势发展的必然 1.全球经济发展态势,是使广东区域高校兴办的国际必然。 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上取得了经济“起飞”、社会巨大进步的划时代成就:(1 )经济快速增长。1960~1967年间,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72.2%,年均8.06%[3];(2)经济国际化与多极化发展格局;(3)区域经济集团化;(4)科学技术空前飞跃,成为第一生产力,经济增长主要因素靠科技和知识投入。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本世纪初的20%,提高到50~60年代的40%~50%,再提高到80~90年代的70%~80%。这一态势,是促使广东区域中心城市兴办高等学校参与国际经济社会发展竞争的客观动因。 2.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与特点,是广东区域高校兴办参与全球人才培养竞争的必然。 当前,全球高等教育发展总的趋势与特点是: (1)现代化。在现代科技信息化的冲击下, 高等教育正在走向现代化过程中,它要为全面实现现代信息化服务,提供人才和科学技术,要加速本身现代化和培养的人才现代化。 (2)国际化。各国高等教育, 把培养适应现代国际化的人才作为目标之一[4],对外开放,大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3)区域化。区域化反映了各国高等教育必须为本国、 本地区经济社会服务,必须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美国的社区学院,中国的区域高校[5],以及各国办的职业高等教育,都属于这一类, 都有很大发展。 (4)社会化。一是各国政府已把教育作为社会事业、 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一,给予大量投资和高度重视;二是高等教育逐步“大众化”;三是办学社会化,私人办学、私立高校大量出现;四是高等教育走上社会、走进企业,实施教学、科研、产业合作,使“教学、科研、生产一体化”。 (5)多样化。类型多样化;层次多样化;办学投资多样化; 办学模式多样化。 3.改革开放,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是广东区域高校兴办经济社会的必然。 (1)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两个基本点, 全面实现现代化的基本路线,进一步确立了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地位。 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指出:“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放在首要地位,使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6]。“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必须坚持把发展教育事业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加强智力开发”[7]。 可见,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两个基本点,全面实现现代化,明确了教育事业的战略位置,创造了有利办学的外部环境。 (2)经济社会持续、高速、协调、稳定发展, 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态势,是广东区域高校兴办的国内时代发展要求。 改革开放16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保持高速、协调、稳定发展的态势,以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特点:总体上全国划分三大经济地带,即沿海东部地带、中部地带、西部地带。东部地带面积仅占全国14%,人口占全国10.8%,1994年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国的50.2%,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48.6%,是我国经济、技术、文化最发达的区域;西部地带面积占全国51.6%,人口占41.3%,1994年的工农业生产值只占全国的9.7%,国内生产总值占10.6%,是我国经济社会欠发达区域。 根据邓小平实现我国现代化战略思想,将优先发展我国东部地带,先让东部地带发展起来,然后带动中、西部地带共同发展,实现现代化。认识上述这一特点,对我们认识广东地方办大学的历史时代意义,是很有帮助的。 (3)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本质,穷国办大教育的国情, 是广东区域高校崛起的国内时代发展的特征。 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虽然取得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但与发达国家、亚洲四小龙比较,差距还很大。1994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800亿元,人均教育投入66.4元,折合为53.1 美元(平价法)或 8.1美元(汇率法)。比80年代美国2000美元(1982)、苏联161.7 美元(1984)、日本247.74美元(1975)、原西德421.3美元(1983)、 新加坡 140美元(1980)、香港1076美元(1985)都少得多。虽然属于“贫穷”之列,但它的教育规模又是全世界最大的。因此,“穷国办大教育”是我国国情时代特征之一。然而,我国经济发展最快之一的广东省,1994年教育投入120亿(全国第一),人均教育投入达到200元( 160美元或24.4美元),为全国人均的3倍。按平价法计算,等于80 年代的苏联、新加坡水平。从而使广东省具有超常规快速发展教育、特别发展高等教育的能力,并在发展自己的同时,带动和支援我国其它地区的教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