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78年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中国高等教育领域发生了重大而又深刻的变化,这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目前国际社科界关于中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政策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宏观的层面上,甚至当一些人讨论对外开放给中国大学带来的影响时,其注意力也主要集中于“人才外流”问题和尚未回国的人员,而没有关注那些已经回国的人员及其在中国大学形成的实际影响。开放政策对中国大学究竟有什么影响?我们应怎样分析和正确评价这些影响?作者曾于1992年在中国国内26所不同类型的大学进行过实地考察,收集到大量的第一手的资料,本文拟结合调查情况,对此进行一些探讨。 一、国际交流对科研、教学和管理的影响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国高等教育界在50年代期间仅对苏联和东欧开放。1960年中苏关系破裂以后,特别是在1966年至1976年期间,中国社会基本对外封闭,这给中国大学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改革开放后,提高教师质量、改善师资结构成了当务之急。 从1978年起, 中国恢复向国外派遣留学人员。 开始主要选送的是40岁左右的中年骨干教师,派往日本、美国、加拿大、德国和英国等发达国家留学。出国时间一般在两年左右。这些人基本上都按时回国,并成为了所在学校的骨干教师和主要科研人员。1982年以后,大学得到世界银行和其他国际组织的资助,并开始选送年轻教师到国外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这批人中的一部分在获得学位后回国,进入重点大学任教。直到1987年,留学人员,尤其是访问学者的回归率总体上较高。 表1列出了作者1992年在中国南方26 所大学访问时所收集到的出国与回国人员的统计数据。从中可以看出,不同类型、不同地区和不同层次学校的出国人员数量和回归率差别很大。一些学校,尤其是在广东省的一些学校,派出了较大数量的教师出国,而且这些学校留学人员的回归率也很高。例如广州外国语学院有71%的教师是留学回国人员。这些学校的文化环境受外国的影响肯定比那些教师出国率不足5%的省、 市属高校要大得多。国家教委直属的学校有44%的教师到国外学习或研究过至少6个月。国家其他部委直属院校留学人员占全体教师的18.75%,其回归学者的比例是10.43%。 如果我们只注视那10所重点大学,就会发现这些学校里80%的教师在国外留学过半年以上。留学人员回归率还受到他们原工作的地区和单位的很大影响。重点大学科研条件优良,工作环境较好,吸引了大批留学人员回国。同时,省、市所属高等院校出国留学人员较少,使得留学人员回国后在学校受到了高度重视,他们事业发展前景美好,所以留学人员也有较高的回归率。表1显示出地方高校留学人员回归率达72%, 这个数据是令人鼓舞的。而沿海地区高校教师出国机会多,很多人被派送出国学习,因此也有较高的回归率。 出国留学人员为什么回来?一些受访的中年访问学者对我们说,他们从来没有想过不回国。他们对学校心存感激,认为国家花那么多钱把他们派出来很不容易,应该迅速回国,开展新的科研项目。他们一般年龄偏大,配偶与子女在国内。几位年轻的学者则说,他们与国内资深望重的教授有着紧密联系,这些教授能保证他们回国后有很好的发展机会,这是促使他们回国的一项重要原因。一些学者认为:他们在国外感受到了一些种族歧视,很难进入国外的主流社会,而在国内却能得到较高的社会地位,在国内有一个较好的发展前途。这项发现与我们在美国的一项调查报告结果相关。 表1 26所学校出国与回国人员统计表(1991年) 学校学校教 出国人 出国人 回国人 回国人 出国人 类别 学校名 师总人 员总人 员所占 员总人 员所占 员回归 数 数 比例 数 比例 率 Ⅰ 华中理工大学2311810 25% 370 16% 46% Ⅰ 中山大学1799800 25% 536 30% 67% Ⅰ 南京大学2420 1241 51% NA NA NA Ⅰ 厦门大学1890529 28% NA NA NA Ⅰ 成都科技大学1680297 18% NA NA NA Ⅰ 广州外国语学院 340300 88% 240 17% 80% Ⅱ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 879160 18% 100 11% 63.5% Ⅱ 武汉工学院 821 496%314% 63% Ⅱ 武汉钢铁学院 800 537%28 3.5% 53% Ⅱ 华中农业大学 693189 27% 105 15% 56% Ⅱ 湖南大学1218200 16% 120 10% 60% Ⅱ 中山医科大学1500400 26% 200 13% 50% Ⅱ 电子科技大学1025306 30% 149 15% 49% Ⅱ 华西医科大学2266447 20% 273 12% 61% Ⅲ 郑州大学1132 605%41 3.6% 68% Ⅲ 河南大学1420 755%25 1.8% 33% Ⅲ 湖南农学院 961124 13%42 4.4% 34% Ⅲ 湖南师范大学 552 407%18 3.3%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