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教育部最近组织了对高校文科基地的中期检查。结果表明,高校文科基地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 1995年初,原国家教委批准在全国有关高校的中文、历史、哲学学科建设51个“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这一举措得到了广大师生的拥护。各有关高校对基地建设非常重视,都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思路清晰、规划明确、措施得力的建设方案。中国人民大学的文科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由校长李文海任组长,学校有关部门领导参加,定期研究基地建设问题。华东师大历史系领导把主要精力放在基地的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和师资队伍建设上。广西师大中文学科基地除自治区教委和学校每年各投入20万元、中文系用本系发展基金每年投入17万元外,自治区还拨出450万元专款, 兴建了中文基地大楼。大部分高校和主管部门都按原国家教委的要求,如期向基地投入经费。据统计,3年来高校文科基地建设共投入近5000万元。目前, 大部分基地有了自己的计算机房,普遍加大了图书、期刊的购置量,办学条件大为改善。 3年来,各文科基地的教学改革逐步深入,在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有较大进展。各校都制订了新的教学计划,有的对原有课程体系做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北京大学历史学科基地改因人设课为因需设课,压缩课时;根据面向21世纪培养目标的需要,停开、取消大部分原有课程,增设了一批新课;注重课程体系的内在联系,将本科生与研究生课程贯通设置。各基地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以科研推动教学内容的更新。及时将国内外学术研究的新成果、我国“两个文明”建设创造的新经验吸收到教学中;形成教学与科研、实践的互相渗透、互相激励的良性循环机制。在重点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进展。 在人才培养中,各基地注重文化素质教育,通过增加必修课和选修课,组织系列专题讲座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增进文文融合、文理融合,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技素质。教学中普遍实行了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教师讲课少而精,讲难点、热点、重点问题,启发、诱导学生独立思考。现代化教学手段也大量应用于文科教学,深受学生欢迎。 文科基地的建设,在社会上也引起强烈反响,吸引了大批考生报考“文科基地”班。中山大学历史系过去录取的新生平均分数在全校总是倒数一、二名,现在则居于前列。中山大学文学院副院长陈春声教授非常激动地说:“现在录取新生时,也开始有点扬眉吐气了。” 在这次检查中也发现不少问题,个别学校及其主管部门未按要求投入经费,影响了基地建设;少数基地教学改革力度不大,没有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突出的科研成果较少,等等。教育部要求各有关高校校、系领导认真总结经验,发扬成绩,解决存在的问题,加大改革力度,把文科基地建设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