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教育是我国教育制度中的最高层次,是培养学科带头人和各行各业学术骨干后备队伍的重要途径,也是体现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水平和实行对外交流的一个窗口。 我国从1978年恢复招收研究生,1981年实行学位条例,1982年首次授予博士学位以来, 至1996 年底, 我们依靠自己的力量培养了博士27580多人,他们走上科技、教育和管理的重要岗位, 迅速成了各条战线的骨干,展示了博士人才的明显优势。也正是由于这些博士生在各个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部分博士学位获得者所做出的突出成绩与贡献,博士生教育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博士生教育的地位也有了显著的提高。大家都认识到,没有一流的博士生教育,就不可能有一流的高等教育。现如今,面对跨世纪世界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我国博士生的培养在生源质量、设备条件、导师数量以及经费投入等方面,都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致使我国博士生的培养质量较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诸如博士生不博,知识结构单一,重基础理论的研究而实际动手能力不够强,有些学位论文和课题研究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联系不够紧密、选题的开拓性与前沿性和学术思想的新颖性不够,缺少创造性的成果等。为此,努力提高博士生的培养质量已成为当前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的一个突出课题,也是实现《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提出的“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基本上立足于国内”这一奋斗目标的根本保证。 那么,博士生的培养质量究竟如何提高?一些有识之士已经提出了许多非常有见地的看法,本文认为,除了要加大经费投入、努力改善物质条件和积极培养并严格遴选指导教师之外,就培养过程本身,应努力把好四关,即录取关、课程关、考核关、答辩评审关。 积极探索科学的招生考试办法 博士生招生与硕士生招生及其它层次相比,自主性大,分散性强。除年度招生计划经国家教委批准下达外,其它各个环节,如报名时间、考试时间、年招生次数、考试科目设置、命题内容范围、评分、录取等全部由招生单位自行确定。虽然这种方法有利于发挥招生单位的自主权,对选拔人才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缺乏统一规范化管理,给控制和保证招生质量带来了一些问题。 比如,由于博士生入学考试科目均由招生单位自行命题,而各招生单位的命题范围不固定,试题的侧重点、覆盖面各不相同,有的命题过分强调本校、本专业的特点和导师的研究方向需要,再加上自己评分,主观随意性大,使考试的偶然性增大,不利于真实反映考生的实际水平,有可能出现优者被淘汰,差者被录取的情况,致使某些水平相当的考生,因报考不同学校,有的被录取,有的被淘汰,甚至出现考不上硕士生的考生反而考上了博士生的怪现象。这就势必影响到择优录取这一政策的实施。 再者,由于这种命题、评分的自主性,也助长了“近亲繁殖”现象的增长。长期以来,多数在职人员和应届毕业生,认为本校命题,对导师的学科优势比较了解,对考试科目内容有所估测,又便于找老师答疑,因此报考本校容易被录取。这种热衷于报考本校的情况普遍存在,有的学校本校考生高达80%~90%,录取率则更高,这种情况所造成的“近亲繁殖”,甚至是在同一导师门下既读硕士又读博士,对发展新学科,繁荣学术都十分不利,也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不相适应。 针对这种现象,为了保证博士生的入学质量,严格把好考试关,有必要对现行的考试办法进行改革。比如可以充分借鉴硕士生的考试办法,统一部分考试科目。关于这一点,1996年6 月厦门会议已经对博士生入学考试科目作了规定,要求初试科目为五门:外国语、政治理论课和三门业务课。规定已获得硕士学位者和应届硕士毕业生可以申请免试政治理论课。这样就可以使博士生入学考试更加标准化、正规化、科学化,逐步建立起一套严格教学的符合博士生教育规格的入学考试制度,以保证竞争的公平性和选拔人才的科学性。规定有了,但从目前情况来看,还需由各招生单位落到实处。 另外,可以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统一考试命题。前面已经提到,博士生招生考试,各招生单位享有充分的自主权,但这种自主权在某些单位,特别是博士生相对较少,指导力量相对单薄的单位实际上已演化成了由导师一人说了算。因为从出题到阅读、评分全由导师一人承担,这样就会造成使一些考试流于形式,导师还未阅卷就已确定招生对象现象的发生,当然这其中有些是基于导师对考生的充分了解,但多少会搀杂些情感因素。因此可以从外语做起实行统一考试,考虑到地区间教育水平的差异,可分区制定录取标准。专业课如果实行全国统一考试暂时有困难,可以先从各部委系统或在同一学科门类中组织试行联合命题,统一考试,取得经验后再逐步推广。 实行一定范围内的统一考试,有利于促进校际间考生的相互调剂录取,改变过去那种为完成招生计划而降格以求或因招生名额有限而使合格考生落榜的现象。 调整和完善培养方案,加强博士生的课程建设 一个学科的培养方案是研究生培养过程的指导性文件,它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该学科研究生的总体培养质量。我国博士学位要求五门学位课程必须过关,有一门课程不及格就不能获得学位。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却较少因学位课程不及格而获不了学位的。这主要是因为有关基础理论课、专业课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弹性大,极少出现不及格过不了关的,谈得上较硬的应是第一外国语这一关,算是一个抓手,但在有些博士点较少的招生单位,由于受师资等条件的限制,也远不及硕士生第一外语的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