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为什么同一个大学、一个教室里走出的大学生,具有同等的学历,有的才华横溢,有的却默默无闻呢?原因是他们拥有的知识结构不同,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还是每一个体都是由各要素依据一定结构而组成。而不断完善优化组织结构,才能使事物和人类得以前进和发展。当代的大学生是未来国家经济文化建设的专门人才,如果没有最优化的知识结构是很难适应社会的人才需要的。 知识结构,同人的能力、知识一样,都是客观实践的产物。有人通过一个公式,对人的知识结构作用加以描述,从中可以看出知识结构特有的重要地位。这个公式是:人才=知识·知识结构·能力。任何一个人都具有一定的知识,其知识总是组合成一定的结构,而且具有一定的依据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三项相互渗透、相互交叉、不可分割。知识和能力成正比;在知识比较丰富的情况下,知识结构越趋于合理,能力也愈得以发挥,越易成为人才。同时能力越强,又可不断改善知识结构,促其合理化。在同等情况下,结构优者能力强,能力强者结构优。从上述推论看出人的知识是通过知识结构表现为能力的。通常人们所说的知识就是力量,包含了知识、知识结构和能力的有机组合。 二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不仅要注重知识的掌握,还要完善其知识结构,调整知识结构内部的关系,使知识结构处在平衡协调一致的动态态系中。例如,对于一个有志于从事创造性活动的大学生来说,其知识结构应当包含生产知识、社会实践知识、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文献创造知识层次。(如下图) │─生活知识层次 │─社会实践知识层次 │ ┌ 一般基础知识层次 知识结构│─基础知识层次 │ │ └ ─专业基础知识层次 │─专业知识层次(特指专门、特殊知识) │─文献创造知识层次 生活知识(层次),是指一般的基本的生活常识,例如人类最起码的衣食住行,自然界、社会、家庭和个人最简单的常识问题。 社会实践知识(层次),就是把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所产生的新知识,包括人类的最基本的社会活动内容、方式和方法。 基础知识(层次),是指听、说、读、写、算和动手所必须的基础能力。分为一般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一般基础知识是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所必须具备的知识,例如现代生活知识、社会实践知识、书本理论知识等。所谓专业基础知识,指大学生所学习的专业和所从事的专业必需的最一般的基本知识。 专业知识(层次),这是专家人才必不可少的有关专业的特殊的知识、技能和方法。 文献创造知识(层次),这是当代大学生成才的高层次知识和创造才能,是从事科研、发明创造极为重要的知识层次。 当代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其内容组合形式(而不是知识结构形式)的排列应是生活知识、社会实践知识、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文献创造知识等五种不同的知识层次呈金字塔构筑起来,这样易使知识结构具有坚实的基础和很强的创造能力。这不同于传统教育所形成的大学生在单一的专业基础之上构造的单向、线型、平面的知识结构。归纳目前高校培养的学生单向、线型、平面、低功能知识结构的具体表现为:(1 )知识面狭窄、基础知识薄弱。表现为文理分割严重,学习活动局限于某一专业领域,缺少一些最基础、必要的理论知识修养。(2 )知识体系内部缺乏有机联系。由于受传统教育教材、教学内容陈旧,教学大纲系统性、科学性不强的影响,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庞杂、松散、相互孤立,缺少系统性和有机联系。(3)知识的陈旧速率高。 传统教育内容的陈旧老化和大学生单一线型的低功能知识结构,妨碍了学生的知识更新,不能积极有效地把代表世界最新科技成果的知识信息吸收入自己的知识系统,完成新的知识组合。(4)知识的动态结构不良, 这主要是指知识结构体系内部的自我调节、变更、完善和发展功能不良。(5 )知识的运用能力差,有人统计现在大学生90%的知识在毕业后的实践工作中得不到有效的应用,这其中虽有自然陈旧老化的成份,但更多的是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差所致,尤其文科大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运用的脱离,已成为高等教育开发人才的难题之一。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完善并优化知识结构,使自己所获得的知识有一个更合理而科学的组合是良策之一。 三 人才学理论告诉我们,每个成功的人才都具有自己最佳的知识结构。大学生最佳知识结构的建构,取决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调节机制的不断完善以及择业分配的改革,建立最优化的知识结构显得更加重要。所谓最优化知识结构可以理解为不断适应社会创造活动的知识结构系统,即全方位、综合的、立体式、开放、动态的知识结构。其精髓就在于它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适应和不断创造的知识系统,它能适时地将不同的知识经过系统化、网络化后进行重新组合,从而创造出新的知识产品。 如何建立当代大学生最佳的知识结构呢?教育专家认为,建立最佳的知识结构,首先应符合下列几项原则: (一)服务原则。亦称效能原则。一个大学生毕业后能把在校时形成的知识和能力有效地运用到社会的建设事业之中,使知识转化成直接的物质产品。这是核心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