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失衡”是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形式等方面的重视的程度、进行的努力的不平衡现象。目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失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教育对象上 一是重视对学生的教育,轻视对教工的教育。长期以来,不少高校把思想政治工作的注意力完全放在学生的身上,而忽视和放松了对教工的思想政治教育。表现为对学生教育基本上能做到有目标要求,有制度保证,有时间安排,有专人管理,而对职工的教育则基本上处于无目标要求,无具体措施,无专人过问的自由涣散状态。 二是重视正式学生的教育,轻视非正式学生的教育。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高校的办学方式在不断拓宽。现今的大多数高校内,不仅有国家正式的统招生,而且也有越来越多的函授生、自考生、实用人才生和短期培训生等非正式生。对待这两类不同性质的学生,不少高校有意无意地采取了区别对待的方针。即对统招生的教育相对较严,对非正式生则相当宽松,甚至是放任自流。如:他们不仅没有团日活动,读报活动,学马列活动,甚至连政治学习和班会活动也很少。 三是重视新生教育,轻视老生教育。重视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众多高校的一致做法,大多数高校通过入校报告、军训、专业介绍,已给新生上了一堂思想政治教育的入门课,接下来又通过建立团支部、班委会、制定各种规章制度、举办板报等,多管齐下,使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得有声有色。相比之下,随着年级的增高,各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明显地减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年级紧,二年级松,三年级不问,四年级放纵”的总结,尽管有失偏颇,但从新生到老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思想政治工作力度越来越弱却是一个事实。 二、在教育内容上 一是重视政治方向教育,轻视人生观教育。不少高校很重视对学生进行四项基本原则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而忽视了青年大学生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形成时期的特点,忽略了市场经济对青年学生思想的影响,没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和培养。他们在课堂上讲的、报告中说的、文章中写的多是要求学生如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如何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而很少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学生思想实际,来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帮助他们正确认识我国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帮助他们正确看待社会上的某些阴暗面,从而帮助他们树立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二是重视思想品德知识教育,轻视思想品德能力教育。一个人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以一定的思想品德知识为基础,以一定的品德能力为前提,二者缺一不可。没有一定的品德知识,那么一个人的品德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相反没有一定思想品德形成能力,那么品德知识也只能是摆设,变不成自己的行为。不少学校的思想教育往往只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对学生思想品德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接受思想品德教育时,往往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限制了学生的思想品德的质的飞跃。 三是重视正面人物的宣传教育,轻视反面教材的借鉴教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正面英雄人物的宣传教育,能起到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良好效果,所以正面英雄人物被广泛用来进行思想教育的素材。相比之下,学校很少结合社会现实中那些因放松了自己世界观改造而走向堕落,从而背叛祖国和人民,给国家和社会带来重大危害的典型人和事对青年学生进行教育,从另一个侧面让学生们认识到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不是可有可无的、无关紧要的小事情,而是关系到一个人能否实现自我人身追求、价值理想的大问题,甚至是关系到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大事情。 三、在形式上 一是重视言教,轻视身教。言传身教是我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然而长期以来,不少高校却走向重言传轻身教的歧途。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靠教师在课堂上讲授、报告中灌输,靠办板报、写文章来进行正面言传,而不是靠自己行为举止来影响教育学生。有不少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求学生遵纪守法,严格执行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而自己却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上课迟到,开会说小话;要求学生讲究卫生,爱护公物,而自己却随地吐痰、乱扔脏物。如此种种的言与行相背离,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中不会是绝无仅有的。 二是重视课堂教育,轻视课外教育。不少学校很重视课堂这个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使课堂教育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对课堂之外的大量时间和机会没有给予重视,他们很少通过学术活动、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载体来进行宣传教育,使得实行五天工作制以来,学生越来越多的课外时间变成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空白点。 怎样避免思想政治工作的“失衡”,怎样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方法固然很多。但我们认为最主要的是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端正思想,提高认识。就是要使学校领导和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思想能更准确地反映学校和学生的实际,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那么怎样端正思想提高认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