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现状 专业环境教育体系 按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五个层次划分,目前我国环境类的专业教育体系已趋完备,并具有相当规模。不同层次的专业设置基本情况是(截止1995年底): ①大专环境类专业,我国共有86所院校先后开设大专环境类专业点106个,专业名称38个。 ②本科环境类专业,我国共有135 所高校先后开设本科环境类专业点193个,专业名称共16个。我国陆续开设了环境学、生态学、 环境工程、环境监测、环境规划与管理、农业建筑与环境工程、农业环境保护、环境医学、资源环境区划与管理、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以及自然保护区资源管理等11个专业。 ③硕士生环境类专业,我国共有150所高校、39个科研机构, 先后开设环境类硕士专业点189个,专业名称26个。 ④博士生环境类专业,我国共有39所高校、9个科研机构, 开设环境类专业博士点48个,专业名称16个。 ⑤博士后环境类专业,我国共有8 所高校开设有环境类专业博士后流动站,专业名称5个。 ⑥成人环境类专业学历教育,我国成人高校先后开设成人环境类专业教学点40个,专业名称有14个,学历层次均为专科。 非环境类专业的环境教育 据调查,在我国开设有环境专业的院校中,不少院校在非环境类专业中开设有环境类选修课程,根据学科性质不同,环境类课程的学时在20~60之间不等。未开设环境类专业的院校,亦有部分开设了环境类选修课。据初步测算,在非环境类专业开设环境类选修课的院校数,约占全国院校总数的10%左右。 人才培养现状 1985~1995年10年间,我国高校已先后向社会输送了各专业层次环境类专业人才约8.8万人,目前全国高校在校环境类专业学生约3.0万人。 按现有在校生人数测算,我国高等院校环境类专业年招生人数为:大专1802人、本科5460人、硕士生744人、博士生141人、博士后8人。 管理体系现状 我国目前共批准开设不同层次环境类专业点544个,开设单位241个,其中高校202所(含只设研究生层次环境专业的17所院校,含专、 本科环境专业的普通和成人高校185所),科研机构39个。 上述544个环境类专业点, 直属国家教委的有高校26 所, 专业点125个(其中专科6个、本科42个、硕士点57个、博士点15个、博士后流动站5个);属其它中央部委、办、局的有:高校78所、科研机构39 个,专业点239个(其中专科47个、本科72个、硕士点90个、博士点27 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属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有:高校98所、 专业点180个(其中专科53个、本科79个、硕士点42个、博士点6个)。 中国高等环境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科专业分布不尽合理,专业点地域分布极不平衡 环境经济、政策法规、环境管理等专业培养的人才很少,其原因不是院校的条件、能力不够,而主要在于:由于人事管理制度方面的问题而带来的学生就业难;环境执法尚不够严厉;某些急需专门人才(如环保设备及人文学科环境类某些专业)的培养处于空白状态;专科专业设置比较混乱,除高等工程专业外,其他类型的专科尚无环境类专业目录;专业点地域分布极不平衡。 2、人才培养方式较为单调,不利于复合型人才的造就 目前我国高校环境类人才主要是以系、专业为框架进行培养,学生很少跨系听课与选课,更谈不上跨出学校;高中一毕业就分专业,来不及打下宽厚的基础就进入了狭窄的专业胡同。要培养出复合型人才,很好地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必须培养出理工交融、文理相通,懂经济、识法规、会管理的复合型环保人才。 3、专科人才培养和成人高等环境教育严重落后 中国高等环境教育体系中,本科教育发展很快,而专科却十分落后,6个省(市、自治区)专科点呈空白或几乎是空白, 甚至包括首都北京及经济发展快速的海南。开办专科环境教育的86个院校中,真正的专科院校只有20所。我国专科每年的招生人数仅为1800人,是本科招生人数5460人的33 %; 专科目前在校人数约为5250 人, 是本科在校人数21545人的24.36%;专科毕业生人数9227人, 是本科毕业生人数74387人的12.4%。专科人才培养的严重落后,使得我国目前一方面基层、山区、边远地区所急需的第一线环保人才得不到补充。 4、毕业生就业较为困难 我国高校环境院系的毕业生,除研究生就业较为容易外,本、专科生普遍较为困难,特别是可持续发展进程中需要的政策和法规、生物和生态、经济和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就业更为困难。 5、部分院校教学投入不足,装备较差,办学经费困难 我国的高等环境教育,除国家教委直属重点高校、部属重点高校教学有较多投入,装备条件好外(仪器设备总值的平均值较高主要是这些院校的投入),其他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和专科院校,教学投入严重不足,装备普遍较差、办学经费极为困难,有一些院校连基本实验费、实习费、正常差旅费都开支困难,因而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很多院校仪器设备老化,急待更新。 6、师资队伍老化,教师待遇差,高校人才外流严重 我国高等环境教育师资队伍中的教授、 副教授等高级职称人员, 50~60岁占55.5%,60岁以上的占9.1%,呈老化局面; 有突出贡献和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中,50~60岁占60.9%,60 岁以上占28.4%,老化状况更为严重。这些专家中,40~50岁占7.0%,40岁以下只占3.7%,说明青年拔尖人才成长缓慢。相对而言,教师工作辛苦, 待遇差,人才外流严重,出国人才回收率低。按此趋势发展,到2000年前后,我国高等环境教育的师资队伍状况和现在相比,将出现明显的倒退,甚至断层,值得我们重视和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