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制改革是目前高校发展的重要课题,也是社会各界比较关注的问题。为什么要改革?许多人可能不太明白。要正确认识高教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就要正视以往高教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和问题。 虽然新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但其弊端也不容回避。原来高教管理体制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条块分割,封闭发展,自成体系。普通高校到1996年底是1032所,成人高校是1138所。在1032所普通高校中,又分为两大块,一块是中央部属高校,一块是地方所属高校,一个条条一个块块。条条有普通高校300多所,块块有600多所。在块块的600多所学校中,一块是省教委主管的学校, 一块是其他省一级的厅局管理的学校。中央到地方是条条块块,到了省里又是条条块块。李岚清副总理曾说,我们把高校切成了豆腐块,甚至切成了豆腐丁。 在这很小的块块、丁丁范围中,各高校自成体系,相互之间来往很少,有些中央部属院校和地方几乎没什么联系。这种状况带来的最严重的后果是院校的重复设置,专业的重复设置。条条建条条的,块块建块块的,没有统筹规划,都在追求大而全、小而全。据说,有些学校里面不仅系与系之间有重复建设,甚至教研室与教研室之间也存在重复建设。你这个系搞个微机房,我这个系也搞个微机房,不搞不行,校内也分隔开了。往往是同一个城市同时有好几所归属不同的医学院校、师范院校、工科院校,相同的专业更不要讲了。 比如会计学专业,在全国800多个本科专业中, 会计专业是目前招生人数最多的,在校生人数也是最多的。全国1032所普通高等学校中,有488所设有会计学专业,另有546所成人高校设有会计学专业,在校生总数达53万多人。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总共才560多万在校大学生, 也就是说差不多每10个大学生中就有1个是学会计的。 这固然有适应社会需求的积极方面,但无疑也存在着盲目重复设置的问题。现在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开始出现困难,它怎么能不困难?不仅仅是会计专业,几乎所有经济类专业都存在这个问题。现在500多万大学生(普通高校与成人高校)中有146万多是经济类大学生。我国成人教育在校生一共266万,但就有100多万是学经济类专业的。 让人担忧的是这种重复设置的现象还在加剧。 我们觉得这些问题与现行的高教管理体制密切相关,过去重复建设,现在依然在重复建设,而且势头很难扼制。我们现在还没有一种淘汰机制,不能随便把哪个大学淘汰掉,一个大学也很难把哪个专业淘汰掉。这样不是优化资源配置,而是劣化了资源配置。 第二个弊端就是单科性院校太多。实际上可能是一个专业就办了一个学校,但一个学校有一个专业总不行吧,于是就要求增加专业,增加专业又不能超出我这个行业范围,于是按一个产品,按一个零部件,甚至按工艺的某一个环节来设置专业。专业越设越细,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除了他本专业的事情,其他专业几乎就不知道。 会计学本来就是会计学,很清楚,但却分为工业会计、农业会计、商业会计、粮食会计、物资会计、旅游会计等等。还美其名曰科学,科学性在哪?怎么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呢?学科不能交叉,新的学科诞生很困难。在1952年院系调整后,可以说中国没有一所真正的综合性大学,多科性大学都很少,主要是单科性院校。单科性太多的结果是压抑了科学的发展,影响了人才综合素质的提高。有人讲为什么建国以来我们难以培养出大师级的人才,可能和高等教育体制有很大关系。西南联大那时有那么多困难,但西南联大培养出来多少人才?建国以来大师级的人才不能说一个也没有,但恐怕很少。我们现在学工科的大学生有的连中国的历史都不大清楚,唐诗宋词为何物也不太清楚,文科学生对工科方面的知识有的基本等于零。现代化建设需要综合型、复合型人才,但是我们培养的学生素质并不全面。 第三个弊端是由于条块分割导致高等学校布局结构不够合理,空间布局,学科类型结构都不够合理。现代化建设最需要的优势学校、名牌大学没有很好地建设起来,一般性的、规模很小的学校乃至于并不太需要的学校却一个接一个。在一段时间里,我们走的是一条以粗放式外延式为主的多铺摊子的发展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虽然高教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上述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但应当看到,在解决条块分割、自成体系、封闭发展的问题方面,还没有根本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