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渡的历史时期,与此相适应,高等教育体制也正在进行改革,要由过去“国家集中计划,政府直接管理”的旧体制逐步改革成为“政府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新体制。 一、高等学校管理模式转变的必然性 1.高等学校管理模式转变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高等教育完全由国家包揽,整个高等教育和每个高等学校的建立、建设、发展、调整,全部由政府进行统一的计划管理,高等学校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基本上是一种“从属”的关系。按照这种关系,高等学校是某个政府主管部门领导管辖下的一个事业单位,学校的领导任免、规模确定、专业设置、招生和毕业生分配、经费拨给、基本建设等,都由政府主管部门决定。高等学校成为政府部门的附属物,基本上没有自主权。这种体制决定了高等学校管理的根本特征就是“从属”,可称之为“从属型”管理模式。实践证明,“从属型”管理模式有许多弊病,如使学校与经济、社会隔离,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学校依靠国家,缺乏动力与活力;办学经费靠国家包下来,使学校投入不足等等。 目前,我们正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高等学校不能再继续采用过去的“从属型”管理模式。因为如果一方面经济运行和人才需求不再由政府计划指挥,基本上靠市场调节,另一方面各个高等学校办学还要由政府统一计划、统一指挥,就一定会出现严重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就要让人才培养的供方(各个高等学校)与需方直接联系、直接见面,并且让供方具有按照需方的多种多样需求灵活调整培养计划的能力。所以,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必须改变高等学校的“从属”地位,给高等学校以充分的办学自主权,使它们成为面向社会独立办学的实体。在这种情况下,高等学校管理的本质特征是“自主”,我们不妨称之为“自主型”管理模式。 2.高等学校管理模式转变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首先,经济成分的多元化要求高等教育改变过去单一面向全民所有制的状况。以前我国经济是单一的公有制,特别是工业中,绝大多数都是国有制企业。过去高校毕业生分配的去向,基本上是到国有制的企业、研究所、学校和政府机关。而现在我国的经济已形成以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的局面。因此,今后我国的高等教育应该面向各种经济成分,充分满足各种所有制企业对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要求,而不能只面向国有制经济,无视其他经济成分的需求。 其次,我国经济结构的多样化要求高等教育结构多样化。经过几十年建设,我国的经济结构日趋合理。随着生产更加社会化、集约化,专业化与协作以及经济联合有了很大发展,生产分工越来越细,加工程度越来越深,新的部门和行业不断出现,使经济结构呈现出日益复杂多样的趋势。以生产技术来说,我国已形成从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新技术,到自动化半自动化技术,机械化半机械化技术,以至手工劳动技术同时并存的技术结构。这就要求我们针对不同层次的需要培养不同类型的技术人才。过去计划经济下过分强调高等教育的统一,是不能适应经济多样化需求的。为此,高等教育也应多样化,要使专业设置、培养规格、人才层次、办学形式都多样化,才能满足经济结构多样化的要求。 第三,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变化,要求高等教育能动态地适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走上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快车道,国民生产总值连年高增长,新的行业、新的领域、新的技术、新的产品不断涌现,与此同时,人们的观念在不断变化,理论和方法在不断创新。经济快速发展使经济建设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不断变化,高等教育必须及时了解这种变化,不断改革调整以适应要求。 第四,我国经济对外全方位开放,使国内经济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使国内企业置身于更加广阔的舞台,不仅与国内而且要与国外的对手进行竞争,促进了企业素质提高和经济发展。这就要求我国高等教育进行开放,要了解国际社会、国际市场、培养适应对外开放、懂得国际经济的人才。 第五,我国科技、文化、卫生等事业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特别是居民家庭对受高等教育的欲望和需求远比过去强烈,也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总之,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高等教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果高等学校继续实行“从属型”管理,就必然使高等教育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严重脱节。只有实行“自主型”的管理模式,才能充分调动各个学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它们具体了解经济和社会复杂多样的需求,并根据需求和学校内外条件找准自己的“定位”,明确自己的基本服务对象和服务目标,然后具体策划学校如何办学,如何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3.高等学校管理模式转变也是高等教育事业自身发展的要求 旧的高教体制和“从属型”的管理模式,使各个高等学校只能机械地执行政府主管部门的计划、指令,学校内部管理松弛,各个学校吃国家的大锅饭,学校内各部门和教工吃学校的大锅饭,使本来有限的高等教育资源得不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动力不足,经费短缺,效益低下,已经成为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