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0年代之前,美国大学的校长遴选权,大多操于校董会或督学会之手。大学的教授、员工、校友、及学生们,对校长人选的决定,非唯无投票权利,且无参与的意念。拿美国某私立大学为例,该校在1953年校长出缺,经由数名重量级的校董商议,私下决定继任人选,旋在纽约哈佛俱乐部与该人选晤面,当场邀聘此人为校长。此种校长遴选过程,该校师生无意亦无能抗议。 美国社会在60年代的后期,受到越战引来的种种冲击,尤在各大学园区,学生运动风起云涌,挑起大学教职员工及学生对学校行政干预的意念。因应这种社会风气的压力,各大学的校董会或同类机构多少交出一些校长遴选的权力。上述某美国大学校长,在1969年卸任时,校董会即正式组织遴选会(Search Committee)以主遴选之事。遴选会的成员虽仍限于校董,已开始征询教授们的意见。但此时教授们尚无直接参预遴选的想法。待至1984年,该校校长再度出缺,此次教授团体施强烈压力,董事会不得不允许5名教授和两名学生,加入为数14人的遴选会。 由上述例子,我们知道美国大学的校长遴选制度,在近30年来,亦承受了社会潮流的冲荡而移入一个新的平衡点。 谈一个在美国比较著名的校长遴选例子。 佛罗里达大学的校长遴选 盖恩斯维尔(Gainesville )的佛罗里达州立大学(以下简称佛大),在1982年校长出缺。美国各州有所谓阳光法律(Sunshine law)。由于媒体及其他的种种压力,佛州的阳光法律渐扩张到高等教育的人事任命。1982年的佛大校长遴选,由学监会(Board of Regents)授权双层的委员会负责。上层为遴选委员会,具有投票权的委员4人。 下层为咨询委员会,成员共25人,其中包括8位佛大教授,3位佛大主管, 1位职员,1位学生,和12位社会人士,后者大部为校友。 咨询委员专责为收集校长候选人选,经淘汰后,提出最后名单若干人,供遴选委员会投票决定。所有会议根据阳光法律的原则全部公开,媒体及校外人士均可自由参加,外人并可在会议结束前限期时间内发言。 咨询委员会首先开会,斟定校长遴选公告,除提及阳光法律的原则外,尚提到佛大的体育计划(一位足球校队校友的建议),及最近募捐到的2500万美元基金(基金委员会主席的意见)。充分代表了委员会成员的个别价值观。 公告见报后,申请信就源源寄来了。申请人中很多是律师及商人,这些人并无学界的履历,亦不存任何希望,从事申请的目的主要为打知名度。其他的现代毛遂尚有小学校长1名,研究生1名,及清洁女工1 名。除此之外,亦有人寄信或打电话提别人名者。 校董们感觉候选人的水准过低,他们亦开始大批提名。提名的人选中,包括美国前总统卡特,福特,前国务卿基辛格及波士顿大学的校长约翰·西尔伯。 有些委员怀疑这些候选人的真实性,这些大人物可能来吗?但亦有人认为佛大是名校,应由国家级的领袖人物来做校长。 咨询委员会主席挑出100多名被提名人,逐一给他们打电话, 询问他们的意愿。大部分的人选敬谢不敏。主席推测其中有些人并非毫无兴趣,而是不愿在阳光下竞选。 其后主席向咨询委员们报告,表示一位现任州大校长有同意被遴选的可能,但顾虑到曝光的后果。委员们的反应剧烈。有人以为校长本来就应该是公众人物。有人以为如果他连申请信都不肯写,委员何须浪费时间?也有人以为候选人的顾虑情有可原。 如果他口头上拒绝,但愿意寄来履历表,应可继续考虑,不过假如他连电话都不肯回,应把他从名单上除名。 申请的人数众多,经一番讨论后,咨询委员们大量淘汰剩下13位候选人,淘汰完毕,许多委员事后发表意见,认为在阳光下讨论候选人诸多不便。譬如说,提到一位有争议性的候选人,某位委员只好这样说:“你也许该去查一查他的背景。我听说,在他担任现职时,许多人离开了。”有人以为这种方式的讨论亦可达到目的,因为大家都能了解别人言外之意。但也有人以为遴选校长是重要的工作,候选人的优点和缺点都应该充分讨论。但在阳光下,很少人有勇气指出别人的缺点,免得妨害关系,甚至惹上官司。 名单送到遴选委员会后,遴选委员们先把明尼苏达大学校长的名字从榜上剔除,理由是该校长一径表示,他对此职毫无兴趣。这个消息次日在报上成为头条新闻,令该校长尴尬不已。他表示一个拒绝参选之人何能名列榜上?名不上榜,又何除名之有?其后,遴选委员们决定和其余12名候选人联络面谈。结果12名候选人中,3人拒绝参选,3人拒绝面试,只有6名候选人愿意和遴选委员及咨询委员们面谈。 面谈地点在坦帕(Tampa)机场附近的一个旅馆。 在记者群的注视下,委员们觉得许多敏感问题不便提出。候选人亦觉有些校务意见不易畅言。面试过后,有人提议两会委员共同假投票。投票结果,康州大学校长迪比亚支奥得17票,佛州律师克里苏得15票,佛大商学院院长兰氏得8票,佛大副校长拜恩得7票,余不赘述。这个结果,次日即在报上刊出。过了几天,某记者要求验票,此要求被获准。第二天,全部投票详细纪录都上了报。最尴尬的是大家都看到,在遴选委员中的佛大师生员工没人投佛大商学院院长的票。佛大的委员们对此公开程度殊感意外,并希望他们和院长的关系不受影响。他们多人倒是投了副校长的票。但是唯一没投副校长的票的两人,恰好都是副校长的直接下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