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管理的各种因素中,人是最核心、最关键、最根本的要素,而教师是制约学校整体工作效能的决定性因素。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是高等学校管理工作中最应关注的问题之一。这既是提高教学质量的迫切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还是教师本身发展的需要。但是,长期以来对教师积极性的调动只满足于一般号召,而对利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其积极性的深入研究很少。多年实践告诉我们,如果不从理论上探讨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规律,不从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上促进缴励机制的健全与完善,教师工作积极性就不可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学校教育管理和科研水平就不能提高。我们应该认真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找出其运行规律,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以便加强和改善学校管理工作,迎接21世纪教育革命的更大挑战。 一 教师工作积极性的调动与激励模式 管理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积极性是由需要、动机和行为构成的。需要和动机是积极性的内在因素,行为是内在因素的外显活动,心理因素的外部表现。需要是积极性的原动力,行为动机是建立在需要基础上的。 激励一词是管理心理学中一个重要概念,派生于激励理论,含有激发动机、鼓励行为、形成动力的意义。通过激励,在某种内部或外部刺激影响下,使人始终保持在一种兴奋状态中。将激励这一慨念用于管理,就是通常讲的调动人的积极性的问题。它是针对教师的内心状态和心理需求激发教师工作动机的一条现代管理原则,即激励原则(见图一)。如图一所示,人的需要、动机和行为是有内在联系和规律的。在客观事物的刺激下,需要可以转化为动机,动机产生行为,行为指向目标。目标达到,原来的需要实现,又会产生新的需求,新需求又会引起新的动机……这样循环往复,人的知识就会不断增长,能力就会进一步提高,工作积极性也就可以长时间维持。要想有效地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就得掌握当今教师的主要需要,并且想方设法满足教师的各种合理需要,才能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便更好地担负起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重任。
二 教师工作需要的特点与满足 由于需要是人一切行动的最初原动力,因而它在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其一是它的目的性意义。需要是个体的心理现象,是个体的需要,并不是个人利益,更不同于个人主义。有效的组织管理目标应该包括工作任务的完成与集体成员需要的满足这样两个统一的内容。所以说满足每个成员的需要,也是管理目标的内容之一。因为只有当个人需要与集体需要相一致时,才能充分、持久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以保证学校任务的完成和培养目标的实现。其二是它的动力性意义。需要是外部行为的内部驱动力,是创造性活动的动力源泉。在以脑力劳动为特征的教书育人的创造性活动中,没有自觉的积极性是不可思议的。正确对待教师的需要,是学校领导者调动教师积极性办好学校的重要前提。 教师的需要多种多样,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由于教师职业的独特性,目前我国高校教师的需要有以下两个显著特点。 一是强烈的精神需要。这方面的具体表现是业务上进修提高的需要,创造成就的需要,荣誉和自尊的需要等。业务进修、提高素质是中青年教师的突出需要;总结经验、著书立说是中老年教师的突出需要。而创造成就的需要是教师精神需要更高水平的发展。 二是迫切的物质需要。加工资的提高、住房条件的改善等。由于历史的原因,总的来说目前我国高校教师的工资比较低,住房条件比较差,在这种困难条件下,他们仍然保持高层次精神需要,这是难能可贵、令人佩服的。 那么,如何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呢?学校领导者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划分出合理的需要和不合理的需要;在合理需要中还要区分能够满足的需要和暂时不能满足的需要,根据不同情况,认真解决。如果教师的合理需要得不到解决而一味强调积极性,那么积极性便不能长久,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对于个别积极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主义”。教师需要不平衡的心理只能使其一般地完成任务,他们的潜力和聪明才智会受到限制,不能充分发挥。 在满足教师合理物质需要的同时学校领导者还应引导教师向高层次的精神需要发展。高层次的精神需要是改造世界的强大动力,也是对低层次需要或不良需要的控制力量。在高层次的精神需要中,教师的创造性成就需要占有重要地位,它是教师“需要系统”的中心。历史实践证明,哪一个学校高成就需要的人越多,哪个学校就会兴旺发达。所以对教师正在形成中的高成就需要,领导者要给予支持,促使实现,同时创造条件激发和培养教师的高层次精神需要,使教师焕发新的工作热情,全身心地投入教育事业。 三 教师的工作动机与激发 动机是直接引起、推动和维持人的活动,实现目标的内部原因。工作动机则是工作上取得成就的内部动因。动机产生于人的需要,但又不是任何需要都能成为动机,只有当需要既具有明确的目标,又成为强烈的诱因时才能转变为工作动机.有益的思想交流也可以使动机加强、稳定而持久。这就是思想教育能起作用的理论依据。 高尔基说过:“在生活中,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活动动机更重要更珍奇了。”因为动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行动性质,而动机的内容又总是代表一个人内在的心理面貌。总的来说,为社会主义培养新一代是我国高校教师普遍而长期起作用的主导工作动机,但是具体到每个教师,由于每个人的思想觉悟程度及教育实践经验的不同,其表现形式和强烈程度也不同。高校教师个人的工作动机,一般地是由他的生活经历、所受教育特别是人生观、世界观决定的。但直接影响其工作动机性质和内容的,主要是他们的心理发展的成熟度。所谓心理发展的成熟度,是指一个教师不仅具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知识经验和专业技能,而且还具有追求教育事业成就的强烈愿望,是指教师的胜任感和责任感。教师的心理成熟度与其年龄有一定的关系,但并不与年龄的增长完全等量或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