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的高材生张华(男)、为抡救一位落入粪池的老农,将生命永远留在了24岁的年轮上;而今,又有一位张华(女),北京师范大学刚刚考取的哲学系研究生,当未来在她脚下伸向理想远方的时候,却弃学高校,到县城某家储蓄所当了一名点钞员。 对两位张华怎么看?(为表述的方便,以下分别称他们为男张华和女张华) 当年,当男张华的事迹报道以后,在报纸上展开了好长一段时间的讨论,其焦点在于:一位离材大学生为一位老农献上了生命到底“值得不值得”? 其实,“值得不值得”的问题反映的是人生价值观的问题。所谓人生价值观,对于每个人来说,就是内心深处最重要的信念、信仰和理想的总称;它反映一定主体的利益、需要、心理和行为取向,是人们用以衡量事物的价值、评判事物好坏并决定其态度的内心尺度。这样说很抽象,而社会实践则是检验它的唯一标准。对于男张华个人来说,他在一个特殊的时刻实践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人生价值观,树立了一代青年人的楷模,正如叶剑英元帅当时闻读后欣然题词所称颂的,是“新一代的理想之歌”,这有什么“不值得”可言呢?对于男张华之后的实践延续来说,别的不说,单就地生前所在的二大队,据人民日报和新华社记者所写的通讯《发奋学习 报国为民一一记第四军医大学学员二大队》(新华社西安1996年11月19日电)报道:张华生前所在的二大队三届毕业学员984人,118人考上博士研究生,289人考上硕士研究生;四届学员先后在国内外专业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2500多篇,获得国家和军队三等奖以上的科技成果330多项。他们中间己有240余人担任了医学不同专业的学术或学科带头人,300余人成为正副教授或业务骨干,300余人次荣立一、二、三等功。在一次次全校、全省、全军、全国乃至国际性的各种竞赛中,光是“第一”就多达47个。这是何等辉煌的成就!这难道不是张华精神的延续与闪光吗?可以说,时至今日,男张华生前所在的二大队又奏响了一曲“报国为民”的群体辉煌的“理想之歌”。 女张华呢? 而今,当女张华的选择公诸报端后,立即在青年中特别是在大学生中引起了极大反响。《齐鲁晚报》辟专栏以“张华现象”为题展开了讨论,短短两个月的时间,收到稿件400余篇;不少高等院校纷纷举行“张华现象”主题班会。从讨论的情况来看,大致有两种观点:一种是指责,说她总有一天是要后悔的,因为将来研究生毕业毕竟使那时的就业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增添一个沉重的砝码;另一种是赞扬,说她无怨无悔,在这深沉选择的背后有着更深的内涵。 我以为,对于女张华的这一讨论基本上还停留在就事论事的层面上,还没有把她当前的这一选择放到我国发展态势的大背景上来加以宏阔观照。如果把她放到这样的大背景上加以宏阔观照的话,便不难发现,在人生价值的座标上,男张华为我们树立了“报国为民”的纵向Y轴,女张华则为我们树立了“个人功利”的横向X轴,其图式可表示为:
我国目前发展态势的大背景是什么呢?简言之,三个字:转型期。处在这样的转型期,一方面,竞争机制和利益调节机制的确立必然带来多元的人生价值取向,而两位张华则是代表了具有正面效应的多元价值取向的两极,一极为“报国为民”的价值取向,一极为“功利目标”的价值取向;在人生价值座标上,此两极作为纵、横两轴所构成的90°夹角的区间里为众多理想与现实相结合的多元价值取向提供了广为自由选择的天地。 另一方面,由于目前的竞争机制和利益调节机制尚不健全、不完善,因而社会生活中还存在着“素质逆淘汰”的负面效应,具体表现为“在某种情况下,假冒伪劣盛行,真的争不过假的,美的争不过丑的,善的争不过恶的,文明的争不过野蛮的。大学生、共产党员胡志勇为什么自杀身亡?第一,作为一位学了医但刚刚从医、尚无处治权的实习生,对于深夜送来的危重病号不但得不到抢救,而且被不负责任的值班大夫开了昂贵药品打发走,实在无法容忍;第二,当把自己内心的不平打电话告诉自己最信赖的爸爸的时候,他不但得不到理解与支持,而且倒要他去“慢慢习惯”,冷若冰霜地挂了电话。在胡志勇的心目中,本来完全是一片“救死扶伤、匡正时弊”的心,但因遭到这一连串的打击而被扭曲了,于是急转直下,灭绝了一切希望,在人生价值座标上,突然之间由正面效应转到了负面效应,以至于走上了自我毁灭的道路。其图示为:
如此急剧的负向递转,足以证明了美好的不但没有战胜丑恶的,而且连美好的自身也被扭曲变成畸形,顷刻间转向自己的反面了。 在教育方面,这种“逆淘汰”的现象似乎更为典型,后果也更加令人忧虑。比方说,“大学毕业挣小钱,小学毕业挣大钱”,这不是笑话,这实际上是对当前脑体倒挂现象的一种集中概括。还有什么“读书越多越吃亏,研究生吃大亏”、“傻博士、穷硕士,呆头呆脑读学士”,“硕士不硕,博士不博”,这也并非牢骚,这实际上都是对莘莘学子处于无可奈何尴尬局面的生动描述。这种转型期的“逆淘汰”现象必将影响到青年学生人生价值取向的选择。当然,如果因此而悲观失望,或者牢骚满腹,或者自暴自弃,或者径直走向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等,那么,在人生价值座标上,也会因被扭曲变为畸形而急剧由正面效应转向负面效应,其图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