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改革开放与经济经济建设步伐的明显加快,特别是我国经济体制正在迅速向市场经济转轨,为高校的改革和发展创造了一个难得的机遇。我们要全面估计市场经济对高校改革和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特别是认识到市场经济在高校改革发展中发生的负面影响,并提出具体解决方法,使高校的发展最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发挥高校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一、市场经济对高校教学改革发展的正负面影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浪潮,冲开了我国高校自我封闭、盲目办学的围墙,其价值规律、供求规律迫使其面向社会,根据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亦即教育市场需求,决定人才培养的数量、规格,对高校的教学提出新的要求,改造和设置学科、专业与课程,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寻求新的有效的培养人才模式,努力培养经济建设主战场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同时,也将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办学效益,从根本上讲,市场经济有利于高校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但是,由于我国经济体制正处于新旧转轨时期,许多方面还未到位、完善,这同样也给高校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一切向钱看,将有偿服务放在学校各项工作首位,在创收方面投入主要精力和人力,从而冲击了正常的教学,影响教学质量;二是只看到眼前的市场价值,追求急功近利,造成教育的短期行为,市场需求的特点是快速的变化迫切的效益企求。一些高校忽略了人才培养周期长和迟效性的特点。盲目适应市场需求,如学科建设缺乏长远规划,对社会需求量短期内较大的专业,不少学校一哄而上,结果使人才出饱和和过剩,又如,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过于迎合用人单位,希望毕业生上岗后立竿影地发挥作用的要求,过分强调针对性,使人才缺少潜能,只注意短斯的速度上的适应。而缺乏长期的广度上的适应。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的教学改革也不断深入,我们要在通过办学途径、学科设置、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改革,建立起与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相协调的运行机制,降低或避免市场经济对教学改革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市场经济规律,将供求关系,价值规律和竞争机制恰当引入教学领域,尽快树立市场观念、竞争观念和效益观念。同时,教学改革还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学校是面向市场,而不是被推向市场,不能完全按市场规律办事,因而要紧紧把握住教育自身的超前性、周期性和迟效性的特征,牢固质量观念、战略观念和法律观念,这是依托所在。教学改革的实效要对社会负责,因此,教学改革必然呈现出开放态势,经常保持与市场的沟通和联系。对于教学改革的驱动主要来自高层次的多种需求,包括发挥专长、敬重事业、劳动得到承认等物质、精神的多种需求,关键在于存在差距和多种选择的余地。有了差距的存在,才能最大限度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由一般单纯物质利益需求同高层的物质、精神的多种需求发展。 二、市场经济对高校科研改革发展的正负面影响 在市场经济的市场机制和价值规律的驱动与引导下,高校在重视人才培养的同时,也重视科学研究的改革和发展。在完成人才培着这一根本任务的前提下,高校发挥自身人才密集和科技力量雄厚的优势,瞄准市场需求,大力开发以智力开发为中心的社会服务和多种形式的有偿服务。广大教师在生产实践中寻找科研课题,通过市场机制将科研成果商品化,在交换中实现其价值,并使之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同时积极开发校办科技产业,加快教学、科研、生产一体化进程。高校职能的扩大,使之为社会作出了更多贡献,也扩大了自身的经费来源,为学校的科研水平的发展和提高,为社会提供科研成果并转变为生产力都取得很大的成就。但由于一些人急功近利,只看到眼前的市场价值,使高校科学研究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如大型的、基础性的、迟效性的科研项目很少有人问津,急功近利的小型课题多被人青睐。又如,社会上特别是开发区形成了挖高校人才的热潮,一些企业以高薪和住房为条件,不惜代价广聘人才,在高校薪水低、住房差、政策死的情况下,许多科研骨干流出学校。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经济开发区增多,在大学校外形成了新的人才汇聚区,科技市场要求科技产品更为多样化、精密化、成熟化、实用化。而高校的科研成果多处于实验阶段,理论性强,品种单一,不能直接应用,大大降低了高校在科技市场的竞争力。尤其是对实用技术方面的信息掌握更少,所以不少高校在从事重复劳动,花高代价做无用功,不能实现科研成果的价值。针对以上负面表现,我们要对高科研进行改革,使其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科研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调动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解放生产力的根本目标来进行改革,要把蕴藏于学校中的巨大科研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从而促进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为把我国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研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高校科研体制改革不仅要建立科研与经济相结合的机制,而且还要探索完善科研工作与人才培养密切结合、互相促进的有效机制,加快最新科研成果向教育渗透,推动学科建设和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改变过分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事业管理体制,建立起能充分发挥高校多学科综合和各类人才密集的优势和潜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多层次多模式的科研工作新体制。 三、市场经济对高校管理改革发展的正负面影响 市场经济以竞争机制为主体的各种机制引入高校管理,给高校带来了生机和活力。竞争是商品经济的必然现象和一般规律,也是商品经济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动力。众所周知,在单一的商品经济体制中,吃大锅饭的现象比较普遍,无论是群体还是个体,均既无压力又无动力,这就阻碍了高校各方面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发展,既向高校提出了改革的要求,也向其提供了改革的思路和方法,激励机制、利益机制、责任机制、流动机制等以竞争机制为主体的运行机制被引入高校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平均主义、“大锅饭”体制。后勤服务上的责任承包,师资管理上的职务聘任,学生管理中的中期选拔、双向选择等,都将利益得失与个体紧密挂钩,做到奖勤罚懒、优胜劣汰,使每个学校、每个人员都有压力和动力,从而调动了学校挖潜办学和师生员工工作、学习的责任心和积极性,形成了你追我赶竞争局面。在商品经济影响下,把效益带入高校管理,高校领导和管理人员破除了重义轻利的传统儒士观念,少了“夫子气”多了效益观,一方面,在经费来源上,千方百计广开财源,拓宽投资渠道,积极筹措教育经费,主动争取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另一方面,在经费使用上,更注重投入,产出的核算,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紧密结合起来,力求使有限的经费发挥最大的效益。可见,市场经济对高校管理的改革和发展影响是很大的。但是,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不完善之处,特别是高校管理在改革过程中,有许多地方改革的深度不够,阻力也多,因此出现的问题也不少,如:机构臃肿,管理人员待遇低、职、权、责不明,权利和义务不对等,造成人心涣撒,精神疲乏,人浮于事,工作效率低等等。因此,加强高校管理的改革深度,使高校管理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是当务之急,这也是高校教学科研得以顺利发展的保证。为使高校管理工作主动适应新体制。必须制定系列法规,加强宏观调控、监督、提供服务。把过去单纯的行政型、经验型管理向科学民主型、管理服务型转变。同时精减机构,裁减人员,对工作方式进行合理调整,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建立合理的工作程序,发挥管理工作的效益。同时,提高管理人员待遇,对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掌握现代管理知识和技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