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问题是伴随着20世纪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问题之一,中西文化的论争,古今文化的冲突,不断掀起阵阵波澜,同这个时期的经济、政治、革命、建设的历史潮流相互激荡,推动着社会前进。 随着历史运动的演进,新问题不断被提出来,人们的认识也总是在发展。世纪之交,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十五大的报告中关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的论述,是当代中国政治家对中国现状及未来认识的重大积极成果之一;这一成果作为政治决策表现出来并付诸实施,必将对中国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本文试图对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和全局观念作粗浅分析,目的在于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把文化建设放到应有的位置上来对待,促进文化建设的发展,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一 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在唯物史观这一科学的历史观看来,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总是同一定的经济、政治相联系。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这部名著中作了这样精辟的论述,他写道:“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的表现。这是我们对于文化和政治、经济的关系及政治和经济的关系的基本观点。那末,一定形态的政治和经济是首先决定那一定形态的文化的;然后,那一定形态的文化又才给予影响和作用于一定形态的政治和经济。马克思说:‘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而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他又说:‘从来的哲学家只是各式各样地说明世界,但是重要的乃在于改造世界。’这是自有人类历史以来第一次正确地解决意识和存在关系问题的科学的规定,而为后来列宁所深刻地发挥了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之基本的观点。我们讨论中国文化问题,不能忘记这个基本观点。”(《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663-664页。下引本书,只注书名及页码) 可以认为,上述论断,是本世纪中国历史上关于文化和政治、经济的关系以及文化的社会历史作用之第一次科学的说明。上述论点的精髓,是指出了文化同政治、经济间的辩证关系,即“一定形态的政治和经济是首先决定那一定形态的文化的;然后,那一定形态的文化才给予影响和作用于一定形态的政治和经济。”毛泽东根据这一论点,对中国的旧政治、旧经济和旧文化作了科学的分析,并对中国的新政治、新经济和新文化作了估量与观察,论证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性质及其光辉的前途,对指导当时的中国革命具有伟大的现实意义。这一科学论断,对于我们今天认识文化和政治、经济的关系,以及政治和经济的关系,仍具有指导意义,仍是认识和处理它们在现代化建设中重大决策必须遵循的基本观点。 根据这一基本观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针对不同的社会实践发展情况,对于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位置,也会有一些具体的提法。1949年9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的开幕词中讲道:“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1949年9月22日《人民日报》)毛泽东是在着重讲到“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将使我们的建设工作获得迅速的成功”,“只要我们仍然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只要我们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我们就能够在经济战线上迅速地获得胜利”的问题之后,讲这一番话的。这里,有几点是值得注意的。第一,毛泽东在提出“经济建设”这个概念的同时,提出了“文化建设”的概念,认为经济建设、文化建设都是当时应当努力做好的“建设工作”的重要部分。第二,在经历八年抗日战争和三年解放战争的条件下,毛泽东特别强调了“在经济战线上迅速地获得胜利”的重要性和可能性,无疑是十分正确的。第三,即使如此,毛泽东丝毫也没有低估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一方面,他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决定一定的文化这一基本观点出发,预见到“随着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另一方面,他认为“文化建设的高潮”的到来,标志着“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的结束,中华民族“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由此可以看出毛泽东对“文化建设”的地位和意义之重要性的战略估量。 历史表明,毛泽东的这些论述是正确的,50年代前期共和国的历史进程证明了这些结论的正确性;50年代后期以后的一些年代,由于“左”的思潮的泛滥,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发展都受到了挫折,这是从反面说明了这些正确的结论也只有在正确的政治路线之下才能成为现实。这也进一步说明,文化和政治、经济的关系是何等密切。 历史是最好的教师。杰出的政治家最能洞察历史、理解历史。1983年,当中国的改革事业发动之初,邓小平就指出:“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就是建设物质文化。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忽视了发展生产力,所以现在我们要特别注意建设物质文明。与此同时,还要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最根本的是要使广大人民有共产主义的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国际主义、爱国主义都属于精神文明的范畴。”(《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