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年之交的启示 一个充满着机遇与危机的21世纪即将来临。在此千年更替之际,她对于世人心理上的震撼,是每个世纪之交所带来的效应所无法比拟的。《圣经》中的《启示录》曾预言,此时耶苏将会重新君临地球,这些信念对于基督教文化是至关重要的。作为第三个1000年的开始,她对于每个文明、宗教、哲学而言,都是一次莫大的激励,人们也将更加觉醒。 纵观历史,人们可以发现这样一种文化、经济和政治现象:每个世纪末的90年代,各个社会往往在各个层面上表现出世纪末的那种机遇与危机、繁荣与衰退、雄心与躁动、希望与危险错综交织的局面。16世纪90年代的西班牙,17世纪90年代的荷兰,18世纪90年代的法国,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种状况。19世纪90年代作为全球主导力量的英国,看到了自己有丧失领导地位的危险;20世纪初的几次战争和革命,都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的动乱和恐怖中酝酿的;美国在1893年摆脱了一场重大的金融恐慌,却在芝加哥举行的世界哥伦布博览会上,使得美国人形成了下一个世纪必定是美国的世纪的信念。 中国亦不例外,18世纪90年代,各地白莲教起义,被清王朝镇压;19世纪90年代,发生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失败,订立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地赔款。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六君子”被杀,以西太后那拉氏为首的顽固派取消全部新政。 20世纪90年代,以原苏联为首的东欧社会主义阵营迅速瓦解,冷战时期结束,世界由二元(两极)对抗,转变为多元对抗。同时金融也产生混乱。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经济持续增长,香港回归祖国。加上东亚经济的突飞猛进,有可能成为带动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最有影响力的国家。这种状况,引起了世人对东亚的震惊和刮目相看,东亚学者在殚精竭虑东亚经济起飞背后的无形的精神力量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同时,开始摆脱西方文化中心论的影响,关注东亚自身传统文化背景和现实状况,以及自身传统文化与经济起飞的关系等等,从而提出了“东亚意识”。 “东亚意识”表征着东亚的主体意识(独立自主意识)、危机意识(忧患意识)、批判意识、反省意识等的自觉(参见拙作《“东亚意识”何以可能?》载《亚文》)第一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3—8页)。在当前全球化、国际化的时代,发挥东亚的理念和价值,在文化领域为21世纪的人类的共同利益作出贡献。 二、中国文化如何建设自我 然而中国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在军事、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层面,对中国实行侵略,使中国失去了大量资金、市场、原料以及发展条件、机遇,使中华民族陷入屈辱、苦难的深渊。西方列强各国利用侵略中国所取得的权益、巨额赔款、资源劳力、租界割地,来实现或加速其工业化的进程,又使中国工业化发展进程愈来愈落后于西方。 在中国受西方侵略和殖民的情况下,中国的有识之士所思考的问题和视野,往往是如何救亡图存?如何引进西方的技术和制度?如何赶上西方国家?即对西方文化的挑战作一被动的、直接的回应。从冯桂芬、郑观应、王韬、马建忠到孙家鼐、张之洞等。他们的基本思路是中国固有的孔子之道是体是本,西方科学技术是用是末。因此,这种学西方是很有限度的。甲午战争的失败,洋务运动的破产,说明中体西用的理路和实践,并不能救亡图存。 这就要求人们在更全面、更深刻的层面上学习西方,从戊戌变法的君主立宪、辛亥革命的五权宪法到五四运动的科学民主,都是不断深入学西方,向西方追求真理的过程。当时中国先进分子囿于内因外缘和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他们所思考问题的范围,无论在物质层面、制度层面,还是价值观层面,都以西方为楷模,参照西方的政治、经济、法律、制度、文化、思维来批判、指摘或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对当时占主导地位的儒家文化,其批判之激烈,言词之刻薄,情感之痛绝,都是空前的。从“五四”以西方文化中的“德”、“赛”二先生来打倒“孔家店”,到50年后的“文化大革命”中,又以西方文化为“指导思想”来批倒批臭“孔老二”。以为只有打倒自己,打倒老祖宗及传统文化,才能学西方。尽管“五四”与“文革”是学西方文化中的不同理念层面,但学西方则是其同。 当时中国人所思考的问题,基本上是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或原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工业文明中所触及和所思考过的问题,甚至已解决和正在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学术思想的价值取向层面,对西方文化基本上取“拿来主义”的态度,就是以西方学说为指导,来批判中国传统学术思想,或把中国学术思想削足适履地套入西方学术思想的框架,以至观念层面的概念、范畴的称谓、释义,也统统拿来。中国固有的概念、范畴几乎废弃不用;并以西方概念、范畴的内涵为内涵,西方的是非标准为是非标准,西方的真理为真理,而不得违反。这样长此以往,使中国文化的自立、自主、自尊、自信的主体性受到挫伤和丧失,民族的独立性、自尊性意识受到损害和削弱。这些又与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殖民文化的渗透和殖民文化心理的滋长相表里。于是近现代中国的学术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是紧跟西方学术思想之后,以引进、接纳、宣传、解释、消化西方学术思想为任务。 在这种思想理路下,东方和中国近现代的改良家、变法家、革命家,均以西方物质、制度、价值文化为样板,照搬照抄,他们中的一些人成为西方文化的宣传家、注释家。如果能有所结合本国实际,就算是有所创造了。这样,中国失去了对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的问题的关注及相应的回应,在人类所面临的前沿问题上,听不到中国文化应有的声音、主张和设想,中国几乎放弃或者说不自觉地退出了世界文化的舞台,这就助长了西方文化傲视世界的气势,中国文化的独立、平等受到了践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