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报告要求全党“从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民族振兴的高度,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党中央对于文化建设的这种高度重视,无疑为今后我国文化事业的加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年轻的特区文化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探索者的成功实践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两个文明建设的卓越成就,为特区文化的生成和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作为当代中国文化的一支生力军,特区文化在实现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邓小平讲,“发展才是硬道理”。这里所谓“发展”,主要指经济,经济发展了,整个社会才能全面发展。但另一方面,经济发展必须获得科学文化的支持,只有科学文化与经济协调发展,才能保证经济的快速和持久。因此,“发展才是硬道理”,对文化事业也是适用的。 经济特区中除厦门外,建特区前多为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地区,如深圳、海南、汕头等。十几年过去了,各经济特区不仅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而且形成内涵丰富、特质鲜明的社会主义新型文化。特区文化蓬勃发展的动力机制是什么?优势和长处在哪里?它的理论和实践对内地又有何启示?这些都是值得研究探讨的问题。 深圳、厦门、珠海、汕头、海南五大经济特区,起点不同,背景各异,文化发展也各具特色,但就其发展文化事业的总体思路和具体经验而言,确有不少相通之处,对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第一,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是文化工作者必须坚持的正确方向 象深圳这样原来经济和文化都比较落后的地区,十几年来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辉煌成就,实现文化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最主要的就是特区建设者们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以弘扬民族文化为基础,吸收外来文化精华,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十几年来,勤劳的深圳人乘改革开放和率先发展市场经济的东风,发扬“开拓、创新、团结、奉献”的深圳精神,扎扎实实地进行文化建设。如今已将深圳建设成为文化设施初具规模、文艺创作日趋繁荣、文化市场活而有序、群众文化丰富多彩的现代化城市,初步形成颇具特色的特区文化体系。这一切不仅是邓小平理论正确指导的直接成果,同时也雄辩地证明,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坚持“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既是特区建设对文化工作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所有文化工作者必须坚持的正确方向。 第二,不断改革旧的僵化体制,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模式,是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化的根本出路 新中国成立后的相当时期里,我们的文化管理体制基本上是管文化活动的不管经济活动,管经济活动的不管文化活动;文化事业的发展主要靠国家和各级政府的投入。经济与文化在管理体制上处于两张皮的状态。文化管理本身也是“统一的文化市场,分割的管理体制”,条块分割,政出多门。这种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文化发展机制和管理体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文化事业本身的迅速发展,越来越显现出不适应的弊端。 针对上述情况,特区各级党政机关及广大文化工作者本着向改革要出路、向改革要效益、向改革要生机的精神,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对新形势下如何搞好文化管理工作做了可贵的探索。在这方面,深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试验场和排头兵,更是领风气之先:率先在国内建立集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版权四位一体的“大文化”管理架构;逐步完成由“办文化”为主向“管文化”为主的政府职能转换;较早形成专业文艺团体方面政府办团和社会办团的“双轨制”格局;文化系统开展“以文补文”、“多业助文”活动,引进竞争机制,优化资源配置。这些对于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促进文化事业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 第三,抓好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不断满足市民不同层次的文化生活要求,是城市文化工作的基础工程 经济特区建立伊始,各特区即高度重视包括企业文化、社区文化、村镇文化、校园文化在内的群众文化工作。着眼于群众,着眼于社会,成了特区文化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厦门,企业文化被视为“文化建设与市场经济建设的结合点”和“提高企业素质和企业效益的重要途径”;社区文化方面,则有“厦门文化带”这一社区文化新模式的生成,其特点是“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相互协调,齐抓共管,门类齐全,多层结构”。深圳、珠海、海南等地,群众文化建设则因其移民城市特征而具有特殊意义。在这些城市,市民大多来自内地省份,一夜之间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一方面,由于缺少历史联系与沟通,彼此间没有认同和归属感。这种情况下,营造一种文化氛围,使广大市民获得文化上的认同感、精神上的归属感、心理上的平衡感、生活上的和谐感,显得格外重要。另一方面,深圳等移民城市,外来劳务工占城市人口一半以上,而且大多来自农村,文化水准普遍偏低,文化生活十分单调。怎样满足他们的文化饥渴,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成为提升城市整体文明水平、推进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基础工程,“大家乐舞台”、“广场演出”等自荐自演、自娱自乐的文艺活动应运而生。至于创建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街道、文明小区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更是构成城市文化建设新的生长点。所有这些,对于内地省份尤其是东南沿海新兴城市群众文化建设,无疑具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