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词话》第九十一回,“衙内道:‘既然好,已是见过,不必再相,命阴阳择吉日良时,行茶礼过去就是了’。……两个媒人跟随,廊吏何不违押担,到西门庆家下了茶”。汤显祖《牡丹亭·硬拷》:“我女已亡三年,不说到纳采下茶,便是指腹裁襟,一些没有。”孔尚任《桃花扇·媚座》提到:“花花彩轿门前挤,不少欠分毫茶礼。”《红楼梦》第二十五回,凤姐笑着对林黛玉说:“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儿?”李渔《蜃中楼·姻阻》有“他又不曾有三茶六礼行到我家来”。鲁迅《彷徨·离婚》中爱姑说:“他就是着了那滥婊子的迷,要赶我出去。我是三茶六礼定来的,花轿抬来的呵!那么容易吗?” “行茶礼”、“下茶”、“吃茶”、“三茶六礼”,众多文学作品记录下的这些语言,反映了茶曾是传统婚姻礼仪中重要的聘礼,茶与婚礼有着密切的联系。今天,我们由“茶礼”来看一看古今婚礼中的“聘礼”,倒不失为一个十分有趣而又有意义的话题。 一 中国古代,婚姻向被称为“婚姻大事”而为人所重,婚姻礼仪程序多遵行自周代以来所规定的“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婚姻“六礼”,又以纳徵为中心,纳徵礼有“先纳聘财,而后婚成”之意。女方通过纳徵收下聘财,婚姻就算正式确定。后世又将这种仪式称为“聘礼”或“下财礼”、“下彩礼”、“过大礼”等。 以茶为聘礼之一,起于何时,尚难确考,但茶与婚礼结缘,最初可能是从古代女子出嫁时嫁妆开始的。据《藏史》记载:公元641年, 藏王松赞干布到大唐请婚,唐太宗遂将宗室养女文成公主下嫁于他。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陶器、纸、酒还有茶等物品作嫁妆。茶叶输入西藏亦由这一年开始。显然,唐代茶叶是作为嫁妆,还不是后来意义上的茶礼。 已知宋代就把茶列为聘礼中的重要礼物,几乎成为不可或缺之物。从此,民间即称送聘礼为“下茶”、“行茶礼”或“茶礼”;女子受聘,谓之“吃茶”或“受茶”;所谓“三茶”,就是订婚时的“下茶”,结婚时的“定茶”,洞房里的“合茶”。据宋胡纳《见闻录》载:“通常订婚,以茶为礼。故称乾宅致送坤宅之聘金曰‘茶金’,亦称‘茶礼’,又曰‘代茶’。女家受聘曰‘受茶’。”吴自牧《东京梦梁录·嫁娶》也谈到了宋代婚嫁中的用茶:“道日方行送聘之礼,且论聘礼,富家当备三金送之,……加以花茶、果物、团圆饼、羊酒等物,又送官会银铤,谓之‘下财礼’。”吴自牧记载说,即使是贫穷人家,聘礼中茶饼也是少不了的,甚至连女家的回礼也多使用“茶饼果物”、“鹅酒茶饼”了。 民间的茶礼习俗给宫廷礼仪产生了影响。据《宋史·礼志十八》记载,宋朝诸王纳妃,聘礼之中包括“茗百斤”。《甲申杂记》一则赐茶的故事也很有趣:宋仁宗朝,“春试进士集英殿,后妃御太请楼观之。慈圣光献出饼角子以赐进士,出七宝茶以赐考试官”。“慈圣光”是仁宗曹皇后死后的谥号,饼角子是切开的茶饼,七宝茶是宫廷里用茶与七种甘香佐料加工而成的名饮。后妃们如此殷勤看待新科进士和考官,该不是想挑选乘龙快婿吧!由于宋代饮茶之风的普及,茶也成为结婚大典上宴客的必需品,这在《东京梦华录》、《东京梦梁录》等书里均有记载。 婚姻“六礼”后来经司马光、朱熹等人简化合并,但宋代盛行的茶礼却为元明清各代所承袭。明代香山(今广东中山市)人黄佐,字泰泉,晚年家居时撰成《泰泉乡礼》,书中记载:“近日纳采、纳徵者,止用细茶一盒,纳钗物其中,尤为简便,可以通行。”又云:“凡三等人户之下聘,用酒一埕、鹅二只、各布二匹、茶一盒。”反映了明代岭南一带茶礼的流行。姚廷遴《历年记》记载:康熙朝选妃,遣大学士明珠、索额图下江南物色,民间有女者惶惧,遂仓猝结亲,“甚至不论贫富,不计礼仪,不择门当户对,不管男女大小,大约茶二斤,礼银四两为最,更有不费分文者”。可见人们为逃避被选入宫,婚礼大为简省,而唯有茶礼却不曾被废。 从各地方志的记载来看,茶已深深介入婚礼全过程。光绪《顺天府志》记婚礼:“合婚得吉,相视留物为贽,行‘小茶’、‘大茶’礼”。光绪《通州志》亦记:“将娶聘行礼,用衣饰及羊酒、果饼等物,俗名‘下茶’,”又称:“娶之次日,女家送果品等物,曰‘点茶’。”因此,明清小说和戏曲中关于茶礼的描述,很能反映茶礼习俗在当时风行的情形。 茶礼,也给许多少数民族的婚礼习俗以影响。南宋时期,陆游在其《老学庵笔记》中,就曾谈到湘西一带少数民族喝茶定亲的风俗:“辰、沅、靖各州之蛮,男女未嫁娶时,相聚踏歌,歌曰:‘小娘子,叶底花,无事出来吃盏茶。’”清人福格《听雨丛谈》卷八言:“今婚礼行聘,以茶叶为币,满汉之俗皆然,且非正室不用。近日八旗纳聘,虽不用茶,而必曰‘下茶’,存其名也。”茶叶成为“明媒正娶”的信物。光绪《蒙古志》称蒙族:“嫁娶之制,设媒介,合年庚,送花礼,随嫁妆,一如汉人”。胡朴安撰《中华全国风俗志》所载“下茶”、“行茶礼”之俗,几乎成为近世民间普遍的风俗,自然包括许多少数民族在内。如拉祜族称聘礼为“茶礼”,他们说:“没有茶,就不能算作结婚。”其他如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少数民族,也多有较典型的茶礼风俗,不一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