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党中央召开的十五大,再次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全党必须从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民族振兴的高度,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是就全国而言的,作为贫困地区,更要从现实和战略的高度来认识这个问题,更要有紧迫感和自觉性。 一、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是密不可分的,它们互为条件,互为目的,互相制约,互相促进。一方面,经济建设是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基础,经济建设为文化建设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另一方面,文化建设又对经济建设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主要表现在: (一)文化建设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文化对经济建设的巨大作用,首先表现在它能够提高劳动者的思想道德素质,激发劳动者的生产热情,从而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二)文化建设为经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文化对经济建设的巨大作用,还突出表现在它能够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开发人的智力资源。只有文化的高度发展,才有经济建设的高度发展和社会物质财富的大幅度增长。 (三)文化建设为经济建设创造安定的社会环境。文化建设可以通过创造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保证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这不仅对于形成和发展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为经济建设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总之,经济建设的发展,离不开文化建设的发展。经济发展的快慢与文化素质的高低有着密切的联系。既然文化与经济有着这样的紧密关系,那么,考察一下贫困地区的文化素质状况,贫困地区致富难的主要原因就比较明了了。 二、文化落后是贫困地区致富难的主要原因 自1994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制定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后,各级党委政府围绕“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通过总结过去扶贫的经验,在认识上有了深刻的变化,提出要由“输血功能”(即发救济粮、衣、钱等)转为“造血功能”(即发展生产),这应该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是相当一部分贫困地区并没有因此而富裕起来,其主要原因,就是这些地方文化比较落后,人们的素质不高。 (一)文化水平低下。据对贫困地区主要劳动力(18—55岁)的调查,文盲半文盲占24%,小学文化占32.5%,初中文化占33%,高中文化只占10.5%。这种文化现状说明,贫困地区主要劳动力的整体文化水平是很低的,必然要影响当地经济的发展。 (二)科技知识贫乏。文化知识是科技知识的源泉。贫困地区主要劳动力由于低层文化水平比例较大,再加上过去初、高中课程中,科技知识偏少偏窄,就是初、高中文化水平,也没有掌握多少科技知识。所以,主要劳动力的科技知识十分贫乏。 (三)思想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不强。思想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也受文化水平的制约。人们文化水平比较低,思想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就比较差,而思想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是十分明显的。 综上所述,在一个文盲、科盲、法盲充斥的地方,经济是不可能快速发展的。那么,贫困地区的文化为什么如此落后呢?我们认为,造成这种文化落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原因:一是相当一部分干部群众对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够,没有把文化建设作为脱贫的重点工作来抓;二是教育工作滞后,缺投入、缺条件;三是文化建设的措施不得力,工作不到位,重点不突出,效果不明显,等等。 三、加强贫困地区文化建设的对策 文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有一个长期的艰苦的工作过程。特别是贫困地区的条件和环境都比较差,工作的难度必将更大更艰巨一些。我们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讲究方法,扎实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推进。 (一)首先要提高贫困地区干部群众对文化建设的认识,把文化建设作为扶贫攻坚的重中之重来抓。贫困地区人口的文化素质对经济建设速度和效益的影响,作为当地的干部,并不是完全没有感觉到。那么,为什么又没有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呢?究其深层次的思想原因,一是有形而上学的思想。就扶贫抓扶贫,就经济抓经济,缺乏对扶贫工作,尤其是经济工作深层次的分析和研究,没有找准工作的着力点。二是有急于求成的思想。认为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是一项见效慢的工作。所以一讲扶贫,就是如何加大资金、领导、人员等方面的扶贫力度,就是不提文化建设这个关键性问题。因此,要搞好贫困地区文化建设,首先要解决好干部的思想认识问题。要使干部认识到,经济发展的快慢,是由人的文化素质的高低决定的。经济的发展,如果没有文化建设的发展相伴随、相促进,是不会有快速度的,是不会成功的。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的发展,实质上是人的文化素质的发展,经济的竞争,实质上是人的文化素质的竞争。扶贫如果不抓住文化建设这个关键环节,必将一事无成,要知道党和政府把扶贫方式变为“造血功能”,给资金、给技术、给项目,改善生产和基础设施条件,其目的是创造一切条件,促进贫困地区发展生产,发展经济,使贫困地区迅速富裕起来。如果“造血”的客体条件具备了,即资金、技术、项目都有了,而主体条件不具备,即人的素质不行,“血”就无法造出来,“造血功能”就会丧失,群众就始终难以致富。也就是说,“造血功能”的作用能否发挥,关键在于人的文化素质。现在的问题,就是贫困地区人口的文化素质太低,而要提高人口的文化素质,就必须重视自身的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