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丰富灿烂的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炎黄子孙的神圣职责。我们引以自豪的是,北京大学在这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近百年来,北大形成了学习、研究、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严复、章太炎、蔡元培、鲁迅、胡适、刘半农、钱玄同、梁漱溟、顾颉刚、林语堂、傅斯年、罗常培等学贯中西的大师都曾在北大长校或任教。五四时期,应蔡元培校长之聘,鲁迅先生在北大讲授中国小说史,这门课的讲义《中国小说史略》成为中国小说史的开山之作。胡适先生在北大授课的讲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是用近代方法编写的第一部中国哲学史。民间歌谣与传说的征集、研究,清内阁大库档案的整理、研究,都是北大发起的。我国最早的考古学研究室也是在北大建立的。后来,北大又荟萃了汤用彤、冯友兰、王力、魏建功、翦伯赞、朱光潜、邓广铭等享誉世界的国学大师。如今,季羡林、张岱年、周一良、林庚、侯仁之、宿白等久负盛名的老一辈学者仍然健在。他们培养的学术接班人,已成为今日北大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坚力量。 为了继承与发扬北大的这一优良传统,充分发挥北大人文学科的学术优势,更深入地发掘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为促进社会现代化和学术事业的发展服务,在校领导的支持下,于1992年1月6日,成立了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著名学者袁行霈教授任中心主任。中心设管理委员会,其成员由一批学有专长、年富力强的教授和中文、历史、哲学、考古四系的现任系主任组成。中心并没有专职研究人员,而是依托整个北大,特别是文、史、哲、考古等系,通过管理委员会组织、协调各系的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和传播工作,把全校两百多位有关学科的专家、学者团结在自己的周围,成为一个兼有研究功能和策划、组织功能的跨学科、虚体性的学术机构。这种组织形式体现了尊重学者和灵活务实的特点。中国《人民政协报》发表文章这样评论北大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一个横跨中文、历史、哲学、考古四专业的综合性文化研究机构,它只是一个‘虚体’,却能办成引人注目的实事。它使人看到传统文化旺盛的生命力。” 中心成立六年多来,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发扬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精神,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奋发工作。这些工作主要是: 一、编辑出版大型学术年刊《国学研究》。现已出版1—4卷, 第5卷亦已编定付梓,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二、组织并资助30多项研究课题,规划出版《国学研究丛刊》,已陆续出版11种13册:《中国文学简史》(林庚著);《汉唐史论稿》(汪篯著);《来之文录》(季镇淮著);《三国演义丛考》(周兆新著);《孙子古本研究》(李零著);《清一条鞭法》(袁良义著);《义和团史事考》(林华国著);《唐代财政史稿》(上卷,一、二、三分册,李锦绣著);《中国兵学文化》(张文儒著);《中国纪传体文献研究》(王锦贵著),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三、策划、筹办“汉学研究国际会议”,编辑出版《北京大学百年国学文粹》(分文学卷、语言卷、历史卷、哲学卷、考古与科技史卷),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四、与美国南海公司、北京大学电化教学中心合作,摄制《中华文化讲座》电视系列片100集, 并配合该系列片的播放而编辑出版《中华文化讲座丛书》(分一、二、三集),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五、与中央电视台、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合作,摄制《中华文明之光》电视系列节目150集, 并配合该系列节目的播放而编辑出版《中华文明之光》文本(分上、中、下集),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又与江西21世纪出版社合作,出版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中华文明之光》配图本。 六、组织编写《中国历史文化知识丛书》,由大象出版社(原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现已出版40集。 七、举办学术报告会、研讨会。1995年暑期,与全国台联、海协会等单位合作,举办了“中国传统文化台胞研习营”。多次组织文、史、哲等系教授到北京市一些高等院校和社会团体进行传统文化讲座。 几分耕耘,几分收获。中心学者们的辛勤劳动换来了丰硕的成果。中心的工作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得到了多方面的肯定和鼓励。中心在学术研究方面的贡献已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当《国学研究》首卷问世后,一位学者热情地评论说:“这是我国当代国学研究方面高层次、高水准、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第一等的学术!”海内外一些著名学者指出,《国学研究》是一本学术严谨、内容丰厚、品味高、有特色的学术刊物,如能坚持下去,并且越办越好,可望成为一种在国内外具有权威性的学刊。《国学研究丛刊》中的一些著作,不仅在国内获奖,而且被译介到国外,成为一些大学的必读参考书。中国《人民日报》曾发表长篇报导,赞扬一向是国学研究重镇的北京大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举起国学研究的旗帜,是“新时期文化繁荣的一个标志,并呼唤着新一代国学大师的产生”。中心所做的文化普及工作产生了更为广泛的社会影响。《中华文化讲座》电视片在校内和国外华语电视台播出后,受到一致好评,被中国新闻出版署和国家教育委员会评为“首届全国优秀教育音像出版物一等奖”。《中华文明之光》系列电视节目在中央电视台先后试播和正式播出,全国各地和海外180 多个国家和地区可以收看,社会反响热烈,得到了各界人士的普遍好评。中央电视台和北京大学收到了数以千计的来函来电,对这套电视节目的开播表示欢迎与祝贺。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的部分代表反映:这套节目虽然旨在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却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它有助于振奋民族精神,提高国民文化素质,在深微的精神层面上促进中华民族的现代化建设。北京师范大学著名学者、九十多岁高龄的钟敬文教授亲自打电话到中央电视台,认为这套节目格调高雅,深入浅出,是近年来难得多见的好片子。一些老干部高兴地说:北京大学与中央电视台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了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这种把口号变为行动的务实精神,认真区分精华与糟粕的态度,很值得提倡。一些中学教师说,这套节目主题鲜明,知识性强,寓教于乐,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海外华人也认为,这套节目有利于华裔后代了解祖国的历史和文化,有利于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许多观众来函来电索要讲稿和录像带。一些周边国家和地区通过各种联系渠道争取这套节目的转播权。我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特地给北京大学和中央电视台发来贺信,指出:“你们利用现代化传播媒介,把大学课堂延伸到社会,把高雅文化普及到大众,以优秀的传统文化去陶冶人的情操,鼓舞人的斗志,这种努力值得充分肯定。”《中华文明之光》电视系列节目先后获得中央电视台“1995年电视节目优秀奖”、“1996年电视节目一等奖”。根据《中华文明之光》提炼改编的系列电视片《上下五千年》,在中央电视台每晚黄金时段播出,受到社会更广泛的关注与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