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安全文化的演变及发展 中国安全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可追溯到人类诞生之初,渊源流长。为了生存、繁衍和发展,人类祖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对付灾害与猛兽的经验,找到了维持人类生命运动生存的方式,并不断创造保障活动的安全环境。这就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生理的需求和安全的需要,正因为人类不断地解决物质需要和保障其活动的安全需求,才有了当今的人类社会。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历程,实际上是人类文化繁荣的过程。探索和研究文化、安全、安全文化、企业安全文化及其与科技、与其他文化的关系,对推动中国的安全文化建设是十分重要的。由于人类对安全及灾害认识的深化,人类对安全或灾害的认识经历了无知、盲目、被动的阶段,才发展到局部有知、有意识的、系统的阶段,经过世代的创造、继承、优化、发展,而不断繁荣的,对中国安全文化的研究大致分为三个时期: 1.1 原始粗放的农业到小农经济发展时期(从远古到清朝灭亡) 从人类钻木取火、农奴社会、封建王朝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历了石器、木器、青铜器和铁器时代,四千多年前,我国制陶技术达到很高的水平,揭开了炼铜技术的秘密。冶炼和采矿安全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安全文化的繁荣。湖北铜录山的古矿冶遗址考证;春秋战国时,李冰父子防洪治水,闻名中外的都江堰分洪工程;北宋建筑学家喻皓(公元989年)设计和施工梵天寺塔和开宝寺灵威木塔的研究; 北宋孔平仲的《谈苑》中对水银中毒的记载;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对铅中毒的写照;1637年,宋应星编著的《天工开物》对矿内瓦斯和顶板的安全技术及矿定安全工程的雏形,有详尽的描写。由于人类对安全的认识从无知、被动,到局部有知,随之安全文化也逐步萌发、丰富和发展,以满足人民生活低水平的需求。 1.2 作坊小手工业的兴起到工业发展时期(推翻封建制到19 世纪80年代) 18世纪工业革命后,中国也经历了蒸汽机时代、电子时代、原子时代革命浪潮的冲击和发展时期,从落后的农业国逐渐发展成为具有当代工业水平的强国。随着中国工农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大众对安全和健康的标准,对人的生命价值、劳动和休息的权利有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建国40余年执行的劳动保护政策、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科学技术学科的建立,一系列劳动保护法规和职业卫生标准的颁布和执行,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和作业条件,成为符合时代发展的大众的安全要求,工业和科技的发展又把安全文化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二战”后武器和科技的较量,使火箭弹制控及宇航技术达到了新水平,和平利用原子能技术得到空前发展,对我国的国防工业、航空、航天工业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与此同时火箭、导弹、卫星、航天飞机的失控及美国三哩岛和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的灾难性事故,又毁坏了人类创造的文明。高速、高能、高温、高压的高新技术及现代化的工业,对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际核安全咨询组提出了核电站“安全文化”。 1.3 市场经济建立和初步发展时期(十九世纪年代至今) 中国推行改革、开放以来,工农业发生巨大变化,从计划经济转入市场经济,往集约化、现代化、国际化发展。经历高速增长的同时,伤亡事故也随之上升,并出现三大特点: (1)非生产性意外伤亡事故死亡人数大于生产性事故死亡人数。根据中国“八五”期间各类事故死亡人数统计(表1)。 表1 1991—1995年生产性及非生产性死人数(%) 年序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生产性事故死亡人数百分比 18.5 17.7 19.1 20.3 19.3 非生产性事故死亡人数百分比81.5 82.3 80.9 79.7 80.7 各类事故死亡总人数 79442 85762 94577 99636 10350 (2)事故频发的场所,以交通、家庭、公共设施、 娱乐休闲地主为,从生产领域转向生活、生存领域。 (3)关心生产、生活、生存领域的安全, 保护大众在从事一切活动领域的安全与健康,成为当代安全文化建设的新内容。 然而人民对安全的认识由局部的、系统的安全正转向以安全系统来实现,由生产领域扩展到人生存和活动的一切领域,人民对风险和灾害的认识,从局部有知到开始自觉、自律、自护互救,提高人民的安全素质已成为大众的需要,这就标志着中国安全文化建设进入大众安全文化的新时期。在唐山大地震21周年纪念日召开的中国安全文化推进计划专家座谈会上劳动部部长李伯勇强调:安全文化是我国安全事业发展的基础,任重道远,并要做好几个结合。他说:“仅两年多的时间,安全文化建设的形势发展很好,无论从唐山7.28大地震纪念到国际减灾日、全国安全生产周,有关安全减灾文化的呼声愈来愈烈,如今安全文化的影响已冲出了工业文化的范围,开始深入发展为企业安全文化、城市安全文化、社区安全文化、居家安全文化、校园安全文化等,可以说安全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与全国科普工作日益结合,安全文化有希望提高全民的安全意识,安全思维,使‘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成为大众的自觉行动。总体讲安全文化的倡导、弘扬和传播有了较大进展,我十分赞同大安全观、综合减灾的安全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不久前,国务院领导同志批转了中国安全文化研究会筹委会专家组“关于编研《二十一世纪国家安全文化建设纲要》的建议”,要求我们认真研究、执行。我认为应将安全文化建设提高到跨世纪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尤其应将安全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与提高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相结合,从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中国需要安全减灾的总体发展纲要。中国经济要高速发展,不能离开安全减灾的支撑条件;人民富裕实现小康,更需要小康安全。从大众生活及社会稳定看,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不抓公共安全、不抓安全生产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