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6月14日至16日, 由香港中国文化研究基金会与武汉大学哲学学院联合主办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兼评胡国亨“大孔子学说”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人文科学馆举行,这是继北京和兰州之后召开的第三次相同主题的学术研讨会。会议就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文化研究和文化比较的方法论、“大孔子学说”、新保守主义和新批判主义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 自改革开放以降,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一直受到国内学术界的关注。与会学者普遍认为,这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学术问题,而且是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值得对其进行全方位、多学科的深入探讨。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基金会主席胡国亨先生认为,现代化作为西方文化的衍生物,在本质上是个体化与外在化结合的过程。概括地说,现代化有五个基本特征:(i)把自然化约为数学科学;(ii )机械科技及专业化;(iii)上帝的退隐及主体化的突显;(iv )试图建立一全球性的文化模式;(v)把艺术领域变换为感性经验。 西方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创造了辉煌的物质文明,带来了大规模的市场竞争、急剧的科技发展及大量新消费品的涌现,同时也给西方社会造成了一系列的严重问题,例如生态环境的破坏、民主政治的失调、个人主义根基的破坏、智性基础的削弱、人格分裂、个人与社会的严重疏离等,从而导致对社会不可还原及修补的破坏。如此下去,人类很快就会走向灭种的边缘。而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孔子学说,或可舒缓西方文化及其衍生的现代化的破坏与困局。除非我们对人类存亡的问题漠不关心,否则不能不慎重考虑孔子以德为本的价值观的战略意义。 对胡国亨的看法,与会学者作出了二种截然不同的反应。一种意见认为,西方文化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其基本精神可概括为自由、民主、平等、市场、法治和科技六个概念。西方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正是借助于这六个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生态环境破坏、社会危机、两极分化、吸毒等只是西方文化表层的东西。而且西方文化早已认识到自身的弊病和危机,并一直进行着自我改造、自我调整和自我更新。其实,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并非西方文化独有的问题,并非现代化的必然结果,在西方文化侵入中国之前,在中国历史上也一直存在着生态环境破坏的现象。与西方文化不同,中国传统文化是建基于农业和专制之上的,因而存在着根本的缺陷。它既没有创造出现代化的物质成果,也没有创造出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政治。因此,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必须是在批判的基础上进行,只有在实现现代化的前提下,才能谈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未经现代化的传统文化是没有现代价值的。 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应从国际视野和历史视野看问题,不能简单地否定传统文化,认为自己延续几千年的文化传统都是错的。西方文化及其衍生的现代化并不一定是世界上各个民族都必需的。西方文化的快速传播,与西方社会的殖民主义政策密切相关,并不意味着西方文化及其衍生的现代化就一定具有高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有人则更为明确地提出,中国的现代化决不能是全盘西化,现代化不等于西化。中国应避免西方现代化的弊病,创造出比西方现代化更优越、更完善的现代化。因此,中国越是走上现代化之路,就越需要研究自身的传统文化,以彻底清除自鸦片战争以来笼罩在中国人心头的文化自悲感,展示中国传统文化气魄宏大的历史眼光,揭示中国传统文化最根本的优越性,即个体与群体、人与自然的统一。西方文化虽然也讲个体与群体、人与自然的统一,但与中国传统文化有重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西方文化主要是从科学认识、实用功利和宗教三个方面讲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达到人与自然的统一,而中国传统文化则是讲生命存在、审美与自然的有机和谐统一;西方文化强调个体的独立性,个体利益与群体利益的统一是在个体利益的基础上通过契约来实现的,中国传统文化则认为个体利益与群体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个体只有通过群体才能实现自己的利益,它强调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互爱。中国传统文化的这些优越性,对于克服西方现代化的弊病,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有些学者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这一提法提出了质疑,认为把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作为对立的二元来讨论是不科学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之间缺了中介,是不能放在一起来谈的。因为传统文化是个空间概念,着眼点在分隔中西,涉及血缘、地缘和种族的差异,它的理解根基是人生、种族差异论;现代化则是个时间概念,强调的是中西文化的趋同,是超血缘、超地缘和超种族的,它的理论根基是普遍人性论。把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放置在一起来谈,需要有一个可靠的基点,这就是中国人切身关世的现在。具体地说,就是生当其世的中国人发自内心的需求,是势所必至的现代化的需求,是市场经济的需求。只有有了这个基点,我们才能根据现实的需求,来观照古今、中西文化,实现古今、中西文化的交流和对话,创造出能指导中国未来发展方向的现代文化。 二、文化研究与文化比较的方法论 文化研究与文化比较的方法论,是参加这次研讨会的学者共同关注的问题,与会学者就这一问题广泛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