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年的文化讨论中,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是常用的概念,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优劣和消长更是长盛不衰的话题。但是人们对东方或西方的界定往往相当模糊,因而在对话或争论中常常不得要领,甚至自相矛盾。我认为,要正确地认识和比较东西方文化,首先必须明确其概念,在此基础上,方能确立基本的观念。 一、无论东方文化,还是西方文化,都有时间(时代性或阶段性)和空间(地域性)的差异,不能混为一谈。 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地理基础是东方和西方,但实际是,东方和西方本身就有多种不同的概念。 首先是一个地域概念。现代地理学把本初子午线(即通过英国格林威治的零度经线)以东的半个地球称为东半球,以西则为西半球。但为了保持各大洲的完整性,又将欧洲、亚洲、非洲和大洋洲称为东半球,而将南北美洲称为西半球,所以制图学上又是以西经20°和东经160°经圈划分东西半球的。不过这个概念只通用于地理学界,而且是在地圆学说确立以后,而不是在此以前。 在没有一个统一的划分办法的前提下,地球上的人们都是以自己所在地为中心来确定东西方。例如,古代中国以中原王朝的首都一带为天下之中,玉门关或阳关(在今甘肃敦煌市西一带)以外就是西方,称为“西域”,广义的西域泛指今新疆和其西的一切范围,包括印度在内;而今东北亚、中国的大多数岛屿就是东方,被称为东夷、东国、东瀛、东洋。古代日本则称中国为西方、西国,自称为东方,所以以“日出之国”自居,而称隋、唐等中原王朝为“日没处”。但对于在中国以西的国家的人民来说,中国无疑属于东方,甚至印度也被称为东方。罗马帝国之分为东西两部分,可见其内部也有东方和西方之别。佛教产生于印度,它向中国传播自然是东传,所以中国人要上“西天”取经,自己就以东方、“东土大唐”自居了。 现在通行的东西方概念产生于地理大发现和工业革命以后,一般都是以欧洲为中心的,如以西南亚和东北非地区即从土耳其、伊朗、伊拉克、阿拉伯国家至苏丹和地中海沿岸国家为中东(中近东),以包括中国、朝鲜、日本(有时也包括马来半岛和印度支那)在内的东亚和东南亚为远东。欧美何时以西方自居,我没有查到确切的资料,估计也是在东方的地理概念确立以后。 从地理上的东西方又产生了其他含义的东西方,例如从本世纪40年代末开始形成的东欧、苏联、蒙古、中国、朝鲜、越南组成的东方社会主义阵营和西欧、北美为主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东西方又成了不同社会制度的代名词。由此派生出来的西方文化的概念往往等同于资本主义文化。广义的西方世界包括一切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或经济发达国家,所以地处远东的日本可以跻身西方七国峰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也属于西方国家。 由于这些概念大多没有明确的界限,所以相应的文化概念也是模糊不清的。即使是在同一时期,究竟东方文化有多大范围,西方文化影响到何处,东方文化以哪一国哪一种为代表,西方文化包括哪些类型,也缺乏共识。如果以儒家文化为东方文化的代表,以基督教文化为西方文化的典型,那么伊斯兰文化算东方还是西方呢?如果当代的西方文化是以资本主义的文化为主流的话,那么东方文化的主流是什么?是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的文化,还是传统的儒家文化?如果是前者,日本、韩国、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是什么文化? 即使我们能够确定一些比较明确的界限,也还应该注意到同一地区、同一文化内部的地域差异和时代差异。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时代完全可能有不同的文化。如韩国、日本,在历史上都深受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但现在韩国就拥有大量天主教徒,日本虽不能说真正“脱亚入欧”,与明治维新前毕竟已有天壤之别。就中国而论,儒家文化虽然长期占有主流地位,但从未统一过全中国,如新疆地区以伊斯兰文化为主,青藏高原以藏传佛教文化为主,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多数时间没有接受儒家文化。就是在中原地区,也不是儒家文化的一统天下,佛教、道教和其他宗教信仰在特定的时期或地区都曾有过超过儒家的影响,多种文化混杂的情况就更多了。 在古代社会,交通的不便和传播的缓慢会造成一种文化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占据主要地位。但在近现代,同一国家或地区内存在多种文化的现象已相当普遍,很难说其中哪一种更具有代表性。在一些移民集中、移民来源广的地方尤其是如此。一定要简单地将它们划为西方或东方就不符合实际情况。 所以,在讨论或比较东西方文化时,必须有具体而严格的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否则就毫无意义,更得不出什么站得住脚的结论。有人在讲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或优劣时,往往将不同时代混为一谈,例如说到西方文化如何先进,如何发达,似乎自古以来都是如此。其实,要是以同时代相比的话,东方文化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至少并不比西方文化落后。总之,只有时间和空间概念明确的比较才有实际意义,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 二、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主要是时代(或阶段性)的差异,而不是本质上的差异。 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是任何时代都存在的,但造成这些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些差异是不是本质上的差异? 物质文化的差异主要是由地理环境造成的,即使是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今天,这类差异也是不可避免的。精神文化的差异虽然有人类主观方面的因素,但主要的或决定性的因素还是物质文化的差异。地理环境固然难以有大的改变,但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方式的转变却能使物质文化产生巨大的变化,由此引起精神文化的转变。人类社会的历史上,出现过采集、狩猎、游牧、农业、牧业、工业等不同的生产方式,出现过相应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同一生产方式下产生的文化,一般不会有本质上的差异,如东方的游牧民族与西方的游牧民族、东方的农民与西方处于同样生产水平的农民之间尽管会有很多差异,却不会有什么截然相反或互不相容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而在游牧民族与农业民族之间、农业社会与工业社会之间存在的差异就要大得多。为了适应各自的生产方式,人们会形成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文化差异可能相当明显。同一个国家或民族在不同的生产方式下的文化差异,往往远远超过在同一生产方式下不同国家或民族间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