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 2023年7月,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推动高水平高校为中小学培养研究生层次高素质教师,我国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实施国家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要求实施“国家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国优计划”),确定首批试点的30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参与该计划的实施。该计划要求以“双一流”建设高校为代表的高水平高校从2023年开始选拔专业成绩优秀且乐教适教的学生作为“国优计划”研究生,“通过‘国优计划’研究生培养吸引优秀人才从教,为中小学输送一批教育情怀深厚、专业素养卓越、教学基本功扎实的优秀教师”[1]。从该计划的实施及具体项目推进情况来看,不同高校在组织形式与工作机制方面各有不同。例如:在组织形式上,采取本校内教育学院(研究院)与相关院系合作、跨校不同学院合作等多种形式;在学籍和身份归属上,存在学籍由教育学院(研究院)和相关学院(院系)管理两种方式;在学位授予方式上,存在授予相关专业硕士学位及“国优计划”结业证书、授予教育硕士学位、授予相关专业硕士及教育硕士双学位三种选择。就首批“国优计划”研究生生源来看,一边学习理学、工学相关学科知识,一边学习教师教育课程的学生占94.13%,直接攻读理工类学科教学方向教育硕士学位的学生占5.87%[2]。 作为我国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探索,“国优计划”在实施过程中需要解决一系列“真问题”,尤其是“难以解决的问题”。比如:如何在学术训练的同时加强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即处理好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关系;如何在提升教学能力的同时兼顾学科素养的提升,即处理好师范性与学科性的关系等。这些“真问题”,一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老问题”,在以往类似的教师培养实践中尤其突出,并引起一些研究者的关注和探讨,例如针对如何提高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的问题,已有相关研究提供了解决思路,即建立由明确的培养目标、双轨型师资、实践导向的课程结构以及沉浸式实习环节构成的具有实践特色的培养模式[3];另一方面,这些问题也因为参与实施“国优计划”的绝大多数非师范类高校的特殊性(即教育学科在这类综合性大学总体上的边缘地位)而成为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过程中的新问题、新挑战,例如作为不同组织的不同学院如何跨越边界进行有效合作,其中的教学专业性究竟意味着什么、又如何体现等一系列问题。 可见,组织跨界合作问题是实施“国优计划”的高校,特别是那些缺乏师资培养经验的非师范类高校面临的巨大挑战。无论是高校之间、高校内部不同学院之间,还是高校与中小学之间,都存在着如何通过组织跨界行动具体开展协作的问题,如何在不同组织的跨界合作中解决“国优计划”研究生培养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师范性与学科性的关系问题等。其中共识如何达成、师资如何协作、实践如何开展等问题本身非常复杂,这对于参与实施“国优计划”但缺乏师资培养经验的高校而言,是无法回避且亟待解决的大问题。如参与“国优计划”的N大学,在研究生院统一管理下,由教师教育学院协调相关院系(如物理学院、数学系、化学化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教育研究院),统筹推进“国优计划”的实施工作。该校于2023年12月完成了“国优计划”研究生招生遴选工作,其中包括二次遴选和推免两种方式。前者是在2023年秋季入学的硕士研究生中通过个人自主报名加筛选的形式遴选。后者是在有推免资格的2024年考生中通过个人申请和学校考察的方式录取为“国优计划”研究生[4]。“国优计划”研究生的学籍归属物理学院、数学系、化学化工学院和生命科学学院等相关院系,毕业生将被授予相应学科的硕士学位及“国优计划”结业证书。接下来如何在培养环节有效推进联合培养过程中不同组织的跨界合作,就成为首批试点高校开展“国优计划”面临的关键问题。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该问题能否解决直接影响到“国优计划”政策目标的有效达成。 同一高校不同院系联合培养“国优计划”研究生的难点既是物质上的,又是文化上的,其中涉及权责分配、制度设计、资源协调。学科领域的差别决定了不同院系相异的学科知识特性和知识生产方式,并进一步对学科文化产生显著的影响。因此,在不同学科文化背景下,各院系往往像一个个“排外的部落”,以彼此相对独立的状态存在[5]。学科文化的差异包含“学科价值、学科方法论、学科语言、学科学术风格、学科认同等基本要素”[6]的差异,体现在研究范式、思维方式、成果形式、学术活动方式、学者相处方式等诸多方面。学科文化产生并依附于特定人群,其差异会导致从事不同学科研究的学者在诸多方面的差异[7]。以教育研究院和物理学院为例,在对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二者的差异主要表现为:教育研究院通常以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为主要工具,一方面传授教育教学知识,以期在通用性知识充分积累的基础上加深对教育教学问题的理解,另一方面通过研习、见习、实习等方式增强教学实践能力;而物理学院则倾向于以具体的研究课题或项目为载体,就某一尚未解决的具体问题深入钻研,提出猜想、理论仿真、实验验证,旨在解决科学问题。然而,不同院系间的组织跨界合作与教育知识和相关学科本体知识的融合、教学能力和学术能力的贯通等问题直接相关,须贯穿“国优计划”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组织跨界以及跨学科学者之间的合作是“国优计划”顺利实施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