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这一中心任务决定了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一个重点就是将中国式现代化最新理论成果有效融入其中,这是高校思政课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内在要求,也是高校思政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使命。那么,究竟如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呢?本文拟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意蕴、基本原则和实践路径三个维度开展分析。 一、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意蕴 “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2]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一个原创性的科学命题,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具有极强的思想性、理论性和实践指导性,将其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对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增强使命意识、坚定历史自信、自觉投身中华民族复兴伟业,具有深刻的价值意蕴。 (一)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有助于增强青年大学生对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使命任务的深刻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和2023年初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科学内涵、本质要求、重大原则和战略部署等作了系统阐述,“初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使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3],为新时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根本遵循。高校思政课作为向青年大学生宣传、阐释、传播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主渠道主阵地,承担着“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4]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一历史使命决定了当前高校思政课的一个重要政治任务就是将中国式现代化这一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全面融入教学实践中,以增强青年大学生对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使命任务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矢志奋斗的梦想。中国共产党100多年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追求民族复兴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历史。经过数代人不懈努力,我们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5]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探索国家现代化出路,无数仁人志士奔走呐喊,上下求索,但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未能完成这一艰巨的历史重任。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接过前人未竟的现代化事业,认为在深重灾难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之下,只有“走俄国人的路”,运用社会革命的方式武装夺取政权,建立现代民族国家,才能为中国式现代化创造根本社会条件,从而第一次把革命与实现现代化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改变了以往先进中国人探索中国现代化的迷茫境地,找到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前提。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依据当时世界现代化发展大势和具体国情实际,经过艰辛探索,提出了要逐步实现国家的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6]的战略目标,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和物质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根据我国底子薄、人口多、耕地少的现实,强调必须从实际出发,走“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7]道路,并作出了“三步走”的战略安排,有力推进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两个结合”,统筹“两个大局”,从新的历史实际出发,对中国式现代化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并采取了一系列创造性、开拓性的战略举措,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愈益发展成熟、实践愈益深化拓展。在此基础上,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从现在起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集中力量分两步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并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各个方面作出了战略谋划和具体部署,这是向全体中华儿女发出的前进动员令。 当前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创新成果,不仅高度契合新征程上党和国家的最新战略目标和战略任务,而且深刻彰显了高校思政课教学在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上的鲜明底色。青年大学生理应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通过扎实的思想理论和专业知识学习,使自己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青春力量。 (二)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有助于增强青年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坚定信念 中国式现代化是党领导人民在推进中华民族复兴征程中的伟大创造,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深厚的文化根脉和丰富的实践智慧,是历史发展合力的成果结晶。 从理论逻辑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既要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更要立足本国国情,具有本国特色。”[8]中国共产党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进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道路统一性和多样性辩证原理,既注重人类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客观性和一般规律,又强调各民族国家经济基础、文化传统和历史环境的特殊性,把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同中国现代化实际相结合,发挥人民主体在选择社会发展道路上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成功走出了符合自身国情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这条现代化道路之所以是“中国式”的,主要就在于它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