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党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①这一命题,自然,也必然有一个“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形态”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从政治维度已经初步地建构起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基于这一理论体系,当然还需要从学理上进一步建构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形态。 习近平同志指出:“推进理论的体系化学理化,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②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和思想史,凡是具有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的重要思想理论,均具有体系化、学理化特质。体系化、学理化,既是重要思想理论形成发展的一般规律,也是重要思想理论科学性的基本标准。因此,学理化建构,既是揭示和阐释思想理论体系科学内涵的基本方法,也是昭示和体现思想理论体系时代价值的内在要求③。 从历史发生学角度看,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演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形态沿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命题的正式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形态的初步建构”这一历史逻辑出场。从中国思想理论建构和意识形态建设演进角度看,基于西方先行开启和推动现代化的理论谱系,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形态,从学理上正是在西方现代化的理论体系占据中心和统治地位的背景下,在与西方现代化的理论体系的较量和比较中,所作出的历史自觉和自主选择④。在一定意义上,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形态,正是针对“西方中心论”的理论体系而出场并建构起来的,它区别于又超越“西方中心论”的理论体系,是解构“西方中心论”的一把利剑。总体来讲,“西方中心论”是扩大了的欧洲中心主义,是欧洲中心主义自身逻辑与权力体系的放大⑤,它既与资本主义的全球性扩展具有同构关系,又将非西方视为西方扩展和殖民的对象,因而具有强烈而鲜明的霸权意识。黑格尔对欧洲中心主义乃至“西方中心论”作出了最为系统、深入和精致的哲学论证。“西方中心论”,是由“线性道路”“单数文明”“种族优越”“为我人性”“社会进化”“理性标准”(或“万能理性”)、“普世价值”“开化使命”“美丽神话”(或“上帝神话”)、“唯一哲学”等基本要素所建构起来的理论体系与意识形态。马克思晚年的东方发展道路理论、列宁晚年对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道路的探索,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走自己的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就是批判和超越“西方中心论”的历史成果。中国式现代化,就是拒斥“西方中心论”的叙事逻辑而向人类实现现代化展现出的文明图景。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形态,以思想的力量,不仅打破了“西方中心论”的话语霸权,而且在实践上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新的选择。基于上述理解,从学理上建构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形态,就成为进一步提升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基本进路。 从学理上来讲,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形态是基于以下十大要素及其内在逻辑建构起来的。 一、本质特征:中国式现代化内蕴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西方中心论”认为,西方现代化道路是世界实现现代化的普遍的、唯一的道路,世界各国要实现现代化,必须走西方现代化道路。用我们中国的话来讲,似乎“自古华山只有一条路”。这种理论只看到现代化的普遍性而忽视其特殊性。 实际上,任何样式的现代化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毫无疑问,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各国现代化具有共同特征。从横向一般要素来讲,在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社会结构之历史变迁进程中,任何国家搞现代化都必然注重工业化、城市化、经济全球化,注重市场经济、科学技术,注重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自由平等。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总体上也注重这些一般性要素⑥。从纵向发展规律来看,任何国家搞现代化也必须遵循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如何揭示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这是学术界还需要进一步深究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窃以为,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简要来说,就是现代化起飞阶段相对注重发展动力,持续运行阶段相对注重发展的平衡和谐,当发展动能不足、发展失衡时,就要注重治理。中国式现代化也遵循这条一般规律。 习近平同志指出:“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⑦。他把发展道路问题置于“四个讲清楚”的首位,彰显了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之于现代化的前提性意义。各个国家搞现代化,也必然具有本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道路集中体现为“多样性”。用我们中国的话来讲,就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当今世界,最具世界影响的现代化,是西方现代化和中国式现代化。针对西方“以资本为中心、两极分化、物质主义膨胀、对外扩张掠夺,并以其他落后国家为代价”的资本主义现代化,为解构西方现代化的“线性史观”及其“线性道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集中体现为“中国特色”。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多样性生成”逻辑,它从“生成路径”上回答中国式现代化“是什么”的问题。 “一般只能在个别中存在,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任何个别都不能完全地包括在一般之中”⑧。在理论上,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历史发展道路的多线性和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多样性,认为任何国家最终都要走向现代化,但都要根据本国的国情、历史、文化、传统和实际,选择适合本国国情、解决本国问题的自主发展道路,决不能“用西方的鞋套中国的脚”,“用西方的公式剪裁中国的现实”,“耕了西方地荒了中国田”。否则,就会适得其反。在实践上,中国式现代化强调要符合中国具体实际,坚持走自己的路,具有中国特色,这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⑨。这就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及其本质特征,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在历史上,回溯中国现代化历程的艰辛探索,探析中国现代化实践生成的坚实足迹,盘点中国现代化的人类文明意蕴,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式现代化在定义或规定其现代化发展道路的选择上,在定义或规定其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上,具有强烈的历史规律意识和历史主体意识,内蕴历史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统一、连续性和阶段性统一、进步性和曲折性统一,以及历史发展道路的多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