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提出 20世纪以来,气候变化问题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威胁,以CO[,2]为主的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威胁全人类发展的最大非传统安全挑战。根据国际权威组织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2007年发布的第四次综合评估报告,在过去的50年中,传统化石能源消费产生的CO[,2]排放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因素①。随后,IPCC在2023年发布的第六次综合评估报告中指出,世界平均气温在1850年至1900年间增加了约1℃,并且预测在未来20年间世界平均气温或将进一步增加超过1.5℃②。人类如何在控制气候变化前提下实现经济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各个国家亟待解决的痛点问题。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增长,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东方奇迹。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3年中国经济运行数据显示,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超126万亿元。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有望超过30%,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③。中国经济的腾飞不可避免地伴随着大量能源消费产生的CO[,2]排放。2022年,中国所有能源消费中化石能源占比为82.5%,尽管该比例较2012年的90.3%有一定程度的下降④,但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依旧不合理,随着中国城镇化与工业化的持续发展,如何控制能源消费产生的CO[,2]排放将成为严峻的挑战。 中国作为有责任、有担当的大国,始终在降低 CO[,2]排放方面付出大量的努力。2009年,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时提出,中国力争在2020年时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简称“碳强度”)较2005年时显著下降⑤。2014-2015年,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分别两次发表了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方在声明中指出,2030年中国碳强度较2005年下降60%~65%,森林储蓄量较2005年增加约45亿立方米,并提出了一系列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诸如绿色电力调度、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低碳建筑与低碳交通建设等⑥。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政治承诺始终付诸国家治理的实践之中。2010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将我国的五省八市划分为低碳试点省市,各试点省市将应对气候变化纳入其“十二五”规划之中⑦。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将“美丽中国”建设作为执政理念提出⑧;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建设,建设美丽中国⑨;2020年9月,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的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做出重要讲话,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实现碳中和⑩。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做出了前所未有的努力,极大程度改善了生态环境质量,碳强度显著降低。中国生态环境部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中国碳强度较2005年降低约48.1%(11),初步完成了CO[,2]的相对减排目标。 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已经纳入中国国家重大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布局(12)。目前,中国在降低碳强度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双碳”目标的实践方面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中国目前的经济结构转型压力较大,粗放型产业占多数,对能源的需求十分旺盛,而我国蕴含的能源以煤炭为主、石油与天然气含量较少,经济发展对于煤炭的依赖短时间内难以扭转。二是中国的经济体量与人口规模均位居世界前列,经济体量与人口规模既带来了众多优势,但对能源的巨大需求也是必须面对的挑战。三是中国低碳技术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低碳技术对于提升能源效率与直接碳消除具有重要意义,但低碳技术创新面临投入大、回报慢、风险强等困难,需要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鼓励低碳技术创新发展。中国实现“双碳”目标不仅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还体现出中国主动担当大国责任、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决心。因此,中国如何确实有效地推进“双碳”目标顺利实现将是“十四五”规划期间以及未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二、文献综述 气候变化作为威胁全人类发展的最大非传统安全挑战,世界范围内多个国家与地区均在其长期发展目标中提出了要在2050年前后实现碳中和或气候中和的目标,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提出的目标与承诺各不相同,大部分欧洲发达国家通过立法确认了其碳中和实现年份、阶段目标与路径措施,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仅通过政策文件或声明承诺提出了其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大致年限(13)。 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后,立刻成为学界各学科研究的前沿热点问题。邓旭等(2021)对世界各国提出的碳中和、气候中和等目标的范围与内涵进行了总结归纳,并对与中和相关的四种表述做出了辨析,即气候中和(climate neutrality)、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净零碳排放(net-zero carbon emissions)和净零排放(net-zero emissions)[1]。岳婷等(2022)总结归纳了1991年至2021年间国内外碳中和相关的研究,揭示了相关研究的热点问题与演进趋势。21世纪以来,碳中和成为全球热点问题,中国关于碳中和的研究从2021年开始爆炸式增长,碳中和研究主要围绕3个重大科学问题,即基础研究与动态监测评价、技术研发与应用和政策设计与路线图,研究热点内容主要包括碳足迹、能源、碳捕捉与封存技术、生命周期评价、碳交易市场与全球治理等[2]。陈迎(2022)对碳中和这一概念进行了进一步辨析,指出在中文语境下碳中和的狭义理解仅为 CO[,2]的中和,而广义理解则包含CO[,2]中和、其他温室气体中和与气候中和等相关概念,此外他还对碳中和的对象、实施主体和主要实现路径做出了界定。实现碳中和的途径分为碳减排和碳移除,碳减排即减少人类活动直接向大气中排放的CO[,2],而碳移除则是通过人为活动从大气中吸收CO[,2],包括以下三种手段:基于自然的碳移除、基于技术的碳移除以及混合型技术[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