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新发展阶段,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题,而实现绿色发展方式的转型对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早在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科技部便出台了《关于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首次提出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为绿色技术创新提供了重要支撑。2021年2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强调,要提升绿色产业比重与清洁生产水平,推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并进一步完善以市场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因此,提高绿色技术转化和应用效率,高效整合区域创新要素,是以科技创新推动整体绿色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 作为技术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技术创新是提升能源效率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因素。能源产业不仅处于众多工业产业链的起点,而且是开展科技活动的基础,对工业经济发展起着支撑作用。然而,能源产业本身具有高耗能和高排放的特征,迫切需要进行绿色技术的创新研发和转化应用,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现有研究表明,技术创新是促进能源效率提高的核心因素,伴随技术创新,能源消耗强度降低,政府对能源领域相关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大,相应地,能源效率得以提升(张意翔等,2017)。此外,学者们还从更多视角评估技术创新对能源效率可能存在的负向影响,认为技术创新受到“回弹效应”(Li等,2021;Saunders,2000)、短期发展目标诱导(张平淡、屠西伟,2022)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技术创新与能源效率之间的关系特征较为复杂。现有文献虽然讨论了技术创新对能源效率的多方面影响,但并未形成一致结论,且绿色技术创新作为一种以能源节约为导向的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影响以及具体作用机制尚未被清晰刻画。 绿色技术创新一般有两种途径——吸收引进和自主研发。从吸收引进的角度来看,绿色技术溢出效应受到诸多学者的关注,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存在性和效果两个方面。部分学者从城市层面和企业层面肯定了绿色技术溢出效应的存在,通过发挥核心城市或典型企业的“示范效应”,对技术弱势方产生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推动邻近地区实现绿色技术创新与能源转型(Kang等,2018;邵帅等,2022)。也有文献认为,实践中创新要素自发聚集到要素资源配置效率更高、创新体系更完善的地区,反而会抑制邻近地区绿色技术创新并加剧区域间创新要素配置扭曲,表征为“虹吸效应”(Xin等,2021)。目前对绿色技术的溢出效应仍存有争议,对于两种不一致的研究结论,可能的解释在于,现有文献讨论绿色技术空间溢出效应大多使用静态视角,但在动态分析时,区域的经济发展和要素配置都会发生变化。从自主研发的角度来看,根据外部性理论,绿色技术活动本身存在收益无法独享和环境成本过低的“双重外部性”,创新主体的私人回报小于社会回报,导致其缺乏主动投入研发绿色技术的积极性,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和社会福利最大化,因此需要政府环境监管的外部干预,以诱发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活动(董景荣等,2021)。“波特假说”表明,适当的环境监管通过多传导途径促进企业创新并改善生产效率。在早期,我国主要使用命令控制型环境监管方式以追求节能减排效果。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有关部门逐步探索市场激励型环境监管方式对企业的绿色创新进行激励,提升能源效率,如较具代表性的“源头治理”——用能权交易和“末端治理”——排污权交易等(任胜钢等,2019;张宁、张维洁,2019)。不少研究已关注到环境监管方式的区别,然而究竟哪类环境监管方式能实现提升能效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双赢,仍需要提供更为充分的理论与经验证据,现有研究也尚未系统地比较不同类型环境监管方式在不同监管强度下的差异性作用效果。 因此,本文可能的贡献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与以往研究绿色技术创新与能源效率之间关系的文献相比,本文综合考虑绿色技术创新分别为低水平和高水平时产生的不同影响,深入剖析两者之间“先抑制后促进”的动态变化关系,并进一步通过机制分析,挖掘产生这种非线性关系的原因——结构优化效应和要素配置效应。第二,以往研究更多地关注企业层面绿色技术创新能否促进企业能源效率提升,而对空间溢出效应及其区域异质性的研究仍不够充分,本文则在空间效应分析的基础上加入了动态视角,既同时探讨“虹吸效应”和“正向溢出效应”,又分别基于地理距离权重矩阵和经济距离权重矩阵进行检验,体现出经济发展水平的均衡性对促进区域绿色协同发展的重要性。第三,本文将绿色技术创新、能源效率和政府环境监管纳入统一分析框架,并以曲线拐点的变化情况探究命令控制型环境监管与市场激励型环境监管在不同监管强度下的作用差异,这有助于在理论和实证研究上拓展环境监管方面的已有研究,区分不同类型环境监管政策的作用边界。 二、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一)绿色技术创新对能源效率的总体影响 能源转型面临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制约,归根到底是能源效率问题。根据内生增长理论及绿色创新理论,技术进步是影响能源效率的核心因素。绿色技术创新作为一种特殊的环境偏向性技术进步,是提升能源效率及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刘自敏、申颢,2020)。然而,关于绿色技术创新与能源效率的关系,在理论和实证研究上目前仍存有争论,若从动态视角综合考虑两个方面的影响,两者之间可能存在非线性的影响关系。 一些研究发现,总体上绿色技术创新对能源效率存在积极影响,持续推进绿色偏向的技术创新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脱钩(王班班、齐绍洲,2014;鄢哲明等,2017)。绿色技术创新主要通过三个方面影响能源效率。一是绿色技术创新可能会通过重置能源利用技术轨道来提高能源效率。具体而言,技术创新对生产设备进行升级改造,改变各要素的产出效率,从而提升企业的生产能力,相应地促使能源高效利用(Chang和Hu,2010)。二是绿色技术创新可能会通过影响能源在生产活动中的再配置效率从而影响能源效率(何小钢、王自力,2015)。在企业生产过程中,绿色技术创新会改变生产要素的边际替代率,企业通过资本、劳动力等成本相对较低的生产要素代替能源要素投入,降低单位产出能耗。三是随着绿色技术水平的提升,能源价格相对下降,政府更加重视绿色技术创新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对引致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提高的产业加大扶持力度,从而在优化产业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能源效率(董景荣等,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