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上市公司作为资本市场的核心,实现规范运作对保护投资者权益和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资本市场上频频发生财务造假、商誉暴雷等丑闻,上市公司的真实经营状况引发了国内外投资者的广泛关注。为规范对上市公司运行状况的监管,我国现行证券体系中涵盖了事中和事后的监管措施,具体包括以问询函为主的非行政处罚性监管,以及以处罚公告为主的行政处罚性监管。 近年来,随着“放管服”政策的不断深化,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下文简称“证监会”)引入了随机抽查制度,不仅实现了对监管措施的再创新,也进一步增强了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201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广随机抽查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通知》,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的监管模式,即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将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已有研究发现,在上市公司被抽中后,其收到问询函的频率和审计费用均将显著增加[1],将更容易收到非标审计意见[2],避税活动显著减少[3],且盈余管理程度将受到抑制[4-5]。 不同于以往研究大多关注证监会随机抽查制度对被抽中上市公司的直接影响,本研究基于审计联结视角探究该制度的监管作用是否具有外部溢出效应,以期更加全面地评估和揭示证监会随机抽查制度的监管效应。虽然证监会随机抽查制度面向全部上市公司,但囿于每年的平均抽查比重仅有5%左右,其实际作用范围较为有限。倘若能以审计联结为线索,随机抽查制度的作用范围将能进一步扩大至更多上市公司。刘红霞等指出,当一家上市公司被抽中后,为其进行审计的审计师将更加谨慎地对待审计工作,从而尽可能避免由于出具不恰当的审计意见而带来的不利后果。[2]与之相关的问题是,对应的审计师是否能将这份严谨的态度延伸至同期及以后期间其审计的其他客户中(即审计联结客户)?换言之,本研究意在探究证监会随机抽查制度不仅对被抽中上市公司存在直接震慑作用,对那些未被抽中公司进行审计工作的审计师(下文简称“联结审计师”)同样存在监管溢出作用。 利用2014-202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本研究发现,联结审计师在同期及之后以项目现场负责人身份为其他客户(即审计联结客户)进行财务报告审计时,会表现出更高的审计质量,具体体现为降低了审计联结客户当期的真实盈余管理程度,这支持了证监会随机抽查制度存在监管溢出效应这一结论。进一步研究发现,当审计联结客户位于抽查比重较高的城市或行业时,上述监管溢出效应更加显著。机制检验表明,证监会随机抽查制度的监管溢出效应主要是通过增强审计独立性、强化审计师风险感知能力两个途径提高了联结审计师的审计质量。 二、制度背景、文献回顾与理论分析 (一)制度背景 作为科学、高效监管的新举措,“双随机,一公开”模式自2015年8月提出之后便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行,这也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放管服”的战略部署奠定了有力基础。2016年,证监会正式全面开展随机抽查工作。如图1所示,截至2020年底,共计875家上市公司被抽中(其中有32家公司被重复抽中),平均抽查比例为5.03%。
图1 2016-2020年证监会随机抽查情况 证监会随机抽查工作对上市公司具有较强的监督管理作用,该工作由证监会统筹安排,最终下放至36个地方证监局具体实施。地方证监局根据证监会2015年11月发布的《中国证监会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建立检查对象名录库,确定可供随机抽查的全部上市公司名单。地方证监局根据比例,从上述检查对象名录库中使用“随机抽查软件”进行随机摇号抽取。对于上市公司随机抽查工作而言,抽查比例一般不得低于5%,实际抽查公司数量可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做出适当调整。同时,地方证监局还建立了上市公司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以便后续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地方证监局对随机抽查工作的事项、程序、结果进行公开,实行“阳光执法”,以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维护证券市场秩序。对那些在现场检查过程中暴露出违法违规问题的公司,证监会将依法依规对其进行严肃惩处,并对监管处罚信息及时公开,接受社会的广泛监督。 (二)文献回顾 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经营环境日益复杂,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事件层出不穷。为此,监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相关政策的有效性在学术界也得到了广泛研究。 在非处罚性监管方面,部分国外学者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意见函为研究对象,发现上市公司收到意见函后其审计费用显著增加。[6]国内学者则多以证券交易所发放的财务报告问询函为研究对象。例如,陈运森等发现,当公司收到问询函时,其在当年更容易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并支付更高的审计费用。[7]此外,公司在收到问询函后,其债务资金成本显著增加[8],盈余管理行为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9-10]。 在处罚性监管方面,国内外学者通常以处罚公告作为研究话题。Davidson和Worell指出,在处罚公告对外披露后,资本市场会产生负面反应。[11]朱春艳和伍利娜发现审计师在被处罚当年及以后年份更容易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同时也会收取更高的审计费用。[12]除了处罚公告外,也有部分学者关注到证监会随机抽查制度。例如,刘金洋和沈彦杰发现,随机抽查制度会吸引更多媒体和投资者的关注,进而导致公司更容易收到问询函;[1]刘红霞等发现,审计师在对被抽中的公司进行审计时会更加谨慎,最终导致审计费用显著增加。[2]此外,随机抽查制度还有助于促进整改内部控制缺陷[4]、改善公司会计信息质量[13]、降低股价崩盘风险[14]等。